按《黑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章程》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侨联实行团体会员制,省内
各地的归国华侨联合会和侨联小组是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基层组织。为了建立基层组织,省
侨联曾两次发出通知,并积极协助各市、地党委组织建立市、地侨联的工作。
1981年9月22日,黑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省侨联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要点》中提出了
“归侨、侨眷比较集中的重点市、县,要有准备的建立归国华侨联合会,归侨、侨眷比较少
的市、县(区)、社和基层单位,建立归侨小组”的原则。1982年6月7日,黑龙江省归国华侨
联合会又下发《关于建立侨联组织工作中几个问题的函》,规定:“有归侨侨眷200人以上的
市、县应建立归国华侨联合会,不足200人的市、县成立县的侨联小组”。各地在当地党委的
领导下纷纷建立归国华侨组织。到1985年末黑龙江省已有9个省辖市(不含哈尔滨市,该市已
于“文化大革命”前建立侨联组织)18个县(市)和哈尔滨铁路局系统、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系统
相继建立了归国华侨联合会的组织和600多个基层侨联小组。1985年末,黑河地区和大兴安岭
地区的侨联组织也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一、省辖市侨联组织
(一)哈尔滨市侨联
1960年1月25日,哈尔滨市召开归国华侨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哈尔滨市归国华侨
联合会,2月4日,市编委批准该会设办公室,配行政编2名并开始正常工作。“文化大革命”
期间受到冲击,被迫停止活动。
1978年11月,市侨联办公室恢复,由市民政局领导。1981年市政府成立侨务办公室后,
两单位合署办公。
(二)齐齐哈尔市侨联
齐齐哈尔市于1981年12月9日成立了齐齐哈尔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三)鸡西市侨联
鸡西市侨联成立于1981年12月17日,共召开过两次代表大会。

(四)佳木斯市侨联
佳木斯市侨联成立于1981年12月24日,共召开过两次代表大会。
(五)牡丹江市侨联
牡丹江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于1981年12月26日,先后召开过两次代表大会。

(六)大庆市侨联
大庆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于1982年3月12日,至1985年末,只开过一次代表大会。

(七)七台河市侨联
七台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备机构于1982年9月3日召开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9月5日,选举产生了七台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八)双鸭山市侨联
1982年12月28日,在双鸭山市召开的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双鸭山
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九)伊春市侨联
伊春市于1984年4月24日召开的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成立了伊春市归国华侨联
合会。
(十)鹤岗市侨联
鹤岗市于1984年7月10日召开的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经选举产生了鹤岗市归国华
侨联合会。
各市该职能部门的设置和人员配备也不尽相同,多的如齐齐哈尔市侨联有7人,少者如伊
春市,只有1人。
二、县(市)侨联组织
全省在组建省辖市侨联组织的同时,各归侨、侨眷较多的县或县级市也在积极筹划召开
全县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成立县的归国华侨联合会,至1985年末,已有18个县(市)建立了
侨联组织。
(一)五常县侨联
1982年3月16日,五常县归国华侨联合会正式成立是全省最早成立的县级侨联组织,并已
开过两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一届委员5人,二届委员13人。全县已建立侨联小组5个。
主 席 吴智勇
1982.3~1984.7
1984.7~
副主席 许守厚
1982.3~1984.7
李洪郎
1984.7~
王今孚(女)
1984.7~
(二)穆棱县侨联
1982年4月3日,成立穆棱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一届委员7人,全县已有侨联小组5个。
主 席 蒋开儒
1982.4~
副主席 卜庆东
1982.4~
蔡耀发
1982.4~
(三)海林县侨联
1982年6月18日,成立海林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一届委员11人,全县有侨联小组5个。
主 席 朱仕豪
1982.6~
副主席 张传业
1982.6~
(四)宁安县侨联
1982年8月26日,成立宁安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一届委员9人,全县建立侨联小组17个。
主 席 丘国际
1982.8~
副主席 潘培安
1982.8~
(五)鸡东县侨联
1982年8月29日,成立鸡东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一届委员9人,全县共有侨联小组3个。
主 席 李忠生
1982.8~
副主席 王亲民
1982.8~
姜治华
1982.8~
(六)依安县侨联
1983年2月22日,成立依安县归国华侨联合会,当选一届委员9人,1985年末时,尚未建
立侨联小组。
主 席 林志强
1983.2~
副主席 田忠义
1983.2~
(七)密山县侨联
1983年3月8日,成立密山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一届委员9人,全县已有侨联小组21个。
主 席 吕积泰
19833~
副主席 吴美云(女) 1983. 3~
苏景祥
1983.3~
(八)富裕县侨联
1983年4月1日,成立富裕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一届委员13人,全县有侨联小组18个。
主 席 牟善奎
1983.4~
副主席 孔庆祥
1983.4~
韩庆富
1983.4~
(九)勃利县侨联
1983年5月12日,勃利县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一届委员1人,全县已建立侨联小组22个。
主 席 姜文彦
1983.5~
副主席 江德达
1983.5~
王恒玉
1983.5~
(十)林口县侨联
1983年12月20日,成立林口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一届委员7人,全县共有侨联小组5个。
主 席 崔长义
1983.12~
副主席 赵 林
1983.12~
(十一)甘南县侨联
1984年9月26日,甘南县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一届委员7人,县内尚未建立侨联小组。
主 席 冯锡滋
1984.9~
副主席 陈丕泽
1984.9~
王兆岚
1984.9~
(十二)双城县侨联
1985年1月15日,双城县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一届委员9人,县内有侨联小组5个。
主 席 方 英
19851~
副主席 叶 枫
19851~
(十三)汤原县侨联
1985年2月1日,成立汤原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一届委员29人,常委8人,全县共有侨联小
组6个。
主 席 张凤杰
1985.2~
副主席 丛树德
1985. 2~
吕济猛
1985.2~
(十四)东宁县侨联
1985年3月8日,东宁县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一届委员9人,全县已建立了17个侨联小组。
主 席 郎丰廷
1985.3~
副主席 王玉春
1985.3~
郑锦芝
1985.3~
(十五)铁力县侨联
1985年4月29日,铁力县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一届委员7人,县内尚未建立侨联小组。
主 席 迟福贵
1985.4~
副主席 王清友
1985.4~
(十六)黑河市侨联
1985年5月18日,黑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正式成立,一届当选委员共6人,到当年末,已
在全市建立了39个侨联小组。
主 席 徐树秋
1985.5~
副主席 张建东
1985.5~
杨在为
1985.5~
(十七)讷河县侨联
1985年8月30日,讷河县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选出一届委员5人,县内未建立侨联小组。
主 席 梁启功
1985.8~
副主席 张秀珍(女) 1985.8~
(十八)林甸县侨联
1985年9月16日,林甸县归国华侨联合会正式成立,一届委员有5人,县内未建立侨联小
组。
主 席 孙明智
1985.9~
副主席 吕秀月
1985.9~
三、铁路、国营农场系统侨联组织
根据《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章程》中有关在归侨、侨眷比较集中的机关、企业、事
业等单位的实际需要可建立侨联组织的规定,1984年开始,哈尔滨铁路局、黑龙江省国营农
场总局先后建立了侨联组织。
(一)哈尔滨铁路局侨联
1984年10月16日,哈尔滨铁路局归国华侨联合会正式成立,下设29个基层侨联小组。在
此之前已建立了一些分局的侨联组织,全系统共7个归国华侨联合会。
主 席 朱介麟
1984.10~
副主席 邝顺馨
1984.10~
曾建屏
1984.10~
(二)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系统侨联
1985年7月19日,成立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归国华侨联合会。在此前后,陆续成立了6
个下属局或农场的归国华侨联合会。
主 席 桂体仁
1985.7~
副主席 吴美云
1985.7~
李丕珍
19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