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年度气候

  从1951年至1980年30年的平均状况看:全省年平均气温在零下4度至4℃之间,气温由南 向北降低,全年大于等于(≥,下同)10℃积温(积温—— 一定时期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多为2 000~2 800℃,无霜期在100~160天之间,气候寒冷。年降水量全省在400~650毫米, 西部少,中部多。降水量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74%。光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 数为2 300~2 900小时,西部、北部日照多,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 春季风速最大,西南部大风日数最多,风能资源丰富。
    一、气温
    在1951~1980年期间,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零下4度至4℃之间(图1—1),从东南向西北 递减,具纬向分布特征,平均每增高一个纬度,气温降低1℃左右。高温中心在西南部的泰来 和东南部的东宁一带;低温中心位于最北部的漠河地区。大部地区全年有5个月的月平均气温 在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523℃(漠河1969年2月13日),为全国之最。
    气温的年内变化呈单峰型趋势,1月份最低,7月份最高。各月间气温变差普遍是秋季最 大,夏季最小(表1—1)。
    
    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年内最热月和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达36~49℃,从西北 向东南递减,漠河最大,为493℃,绥芬河一带最小,为363℃。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 ——日内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在10~16℃之间,空间分布趋势和年较差相似。气温日 较差山地大于平原,春、秋季大于冬、夏季。最大日较差为29.1℃(漠河,1964年4月1日), 最小日较差仅为2.3℃(嫩江,1964年7月21日)。
    全年小于等于(≤,下同)0℃日数在178~237天之间。北部山地最早在9月初出现≤0℃最 低气温,南部最晚,出现在10月下旬。
    全省无霜期多在100~160天之间,北部的漠河、孙吴一带最少,仅93天,东部三江平原 区较长,在150天左右,西部松嫩平原区在140天左右,泰来一带最长达171天。
    
    二、降水
    黑龙江省各地降水量差异较大,区域性显著。全省年降水量平均在400~650毫米之间(图 1—2),分布趋势东多西少,中部山区最多,多雨中心在小兴安岭南部和张广才岭山地,五营、 尚志等地年降水量在650毫米以上,东部地区在550毫米左右;黑河、北安、哈尔滨以西地区 不足500毫米,泰来一带最少,多在400毫米以下。等雨量线基本呈经向型分布。
    全省降水季节性明显,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东北洋面。夏 季的东南季风带来大量暖湿空气,因此降水集中,雨量充沛,6~8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 的50~74%左右;冬季在中高纬度大陆冷干季风控制之下,降水甚少,11~2月的降水量仅占 全年总量的5%上下。
    全省年降水日数多为80~140天,其空间分布趋势与降水量大体相似,东部和大、小兴安 岭地区在120天左右,降水中心的五营一带最多,平均在140天以上,松嫩平原大部地区不足 100天,泰来最少,平均仅73天。冬季气候寒冷,北部山地降雪初日在9月下旬,南部多在10 月份。积雪初日北早南晚,北部在10月初,西南部平原区在10月末,平均在10月20日左右, 积雪终日全省平均在4月20日左右,北部在5月初,西南部在4月上旬。积雪日数多在80~160 天之间,北部山地多于160天,漠河最多为176天。三江平原区为120天左右,松嫩平原地区普 遍在100天上下,泰来最少,不足80天。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与国内其它省区比较差别不大。全省平均日降水强度为 5毫米/日左右。一日最大降水量一般介于50~100毫米之间,克山出现的177.9毫米(1957年 7月15日)为全省日降水量极大值。10分钟最大降水量多为20毫米左右,一般出现在7、8月份 的阵性降水过程中。杜尔伯特1973年8月10日,10分钟降水量达41.6毫米,为全省之最。 降水量的年际间变化很大,一般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2~3倍。1951~1980年,全 省极端最多年降水量为1 081.3毫米(尚志,1960年),极端最少年降水量为226.8毫米(泰来, 1968年)。
    
    三、气压和风
    受地形影响,山区气压较低,平原、河流沿岸气压偏高。全省年平均气压970~1 000百 帕(百帕——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1百帕=1毫巴。)三江平原,松花江和黑龙江中、下游 沿岸地带多在1 000百帕以上,松嫩平原次之,大兴安岭北部不足970百帕,其它地区居中。 在年内,冬季气压高,夏季气压偏低。
    受水平气压差异和地形影响,全省年平均风速多为2~5米/秒(图1—3)。平原区大于山地。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大部在4米/秒以上,东南山地在3~4米/秒之间,小兴安岭多不足3米/秒, 大兴安岭北端最小,仅2米/秒左右。风速季节变化显著,春季风速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 小,年内呈双峰型趋势。松嫩平原东部和松花江河谷地带最大风速可达25~30米/秒。年大于 等于8级(大于等于172米/秒)的大风日数平均在20天左右,依兰、佳木斯一带最多达53天。
    因黑龙江省地处西风带,全年盛行偏西风。东部和南部多西南风,西部和北部多西北风。 山区北坡多西北风,南坡多西南风。山间河谷地带风向与山谷、河流走向平行。
    四、云量和日照
    云量(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地平以上天空划为10份,为云所遮蔽的份数为云量。) 时空分布和气温、降水、湿度有密切关系。全省年平均总云量在45~55之间。松嫩平原 较少,小兴安岭南端和东南山地较多,北部漠河一带最多。一年中冬季最少,夏季最多,春、 秋季居中。
    全省年可照时数为4 440~4 470小时,年实照时数在2 300~2 900小时之间(图1—4), 为可照时数的55~70%。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腹地、三江平原东北部日照较少,多不足 2 500小时,松嫩平原区普遍在2 700小时以上。
    
    
    五、湿度
    全省年平均水汽压水气压(空气中水气的分压力。单位:百帕。)为6~8百帕。松花江 流域和东南大部地区在8百帕左右,向西北逐渐减小,加格达奇以北山地多不足6百帕。一年 内1月水汽压最小,7月最大。
    全省年平均相对湿度(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合水汽压之比。) 为60~70%。其空间分布与降水量相似,呈经向分布。中、东部山地最大,在70%以上,西南 部最小,多不足65%。年内变化夏季最大,在70~80%之间,春季最小,为37~68%,各地不等。
    六、地温与冻土
    年平均地面温度除呼玛以北地区在0℃以下外,其它地区均在0~7℃之间,由南向北递减。 东宁最高,为79℃,松嫩平原南部在6℃以上,漠河最低,为-4.3℃。地面温度的年变化与 气温相似,7月最高,全省介于23~28℃之间,1月最低,平均为-20~-30℃。年较差达48~58℃。 地中温度的年变化呈单峰型,从地面到2米深处温度各月间变化幅度大,愈深变化逐渐趋于缓 慢。
    多年冻土分布在大兴安岭北端的高寒地区,面积不大,其它地区均为季节冻土。一般冻 结期5~7个月,北部长达7个月(10月至下年4月上、中旬),东南部一般从11月到下年3月,约 5个月。全省最大冻土深度为17~32米,松花江流域多不足2米,大兴安岭北部可达3.2米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