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区划是按照气候区划原则及气候指标,并参照自然环境条件,把一定区域划分成若
干气候特征相似的小区域。根据黑龙江省1951~1980年间气候特征,区划的一级指标为热量,
用≥10℃积温表示(表1—2)。二级指标为水分,用张宝堃干燥指数(K)表示。具体指标值见表
1—3。遵照上述两级指标把全省划分为7个气候区(图1—5)。
Ⅰ:大兴安岭寒冷湿润区
黑龙江省最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4.9℃,≥10℃积温1 600~1 900℃。年降
水量400~470毫米,无霜期不足100天,是全国无霜期最短地区。有永冻层,季节冻土深达3
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 400~2 600小时。年平均风速2米/秒左右。
Ⅱ:黑河冷凉半湿润区
位于小兴安岭北部和大兴安岭东北坡。年平均气温-04~-20℃,≥10℃积温2 000
~2 200℃。无霜期100天左右。年降水量450~500毫米。年日照时数2 600小时左右。年平
均风速约3米/秒。
Ⅲ:小兴安岭温凉湿润区
小兴安岭南半部山地。年平均气温在±1℃之间。≥10℃积温2 200~2 300℃。无霜期110
天左右。年降水量550~600毫米,为全省最多。年日照时数2 300~2 600小时。年平均风速
3米/秒左右。
Ⅳ:克山、拜泉丘陵及三江平原温和半湿润区
此区大部为丘陵、平原,地形较复杂。年平均气温多介于2~3℃之间。≥10℃积温2 400
~2 600℃。无霜期120~150天。年降水量500~560毫米,年日照时数2 400~2 700小时。年
平均风速3~4米/秒。
注:这里区划使用是1951~1985年间的资料,此间正是低温频发期,随后随着气候变暖,
热量、水分资源都发生了变化,请使用者注意。
Ⅴ:牡丹江半山区温热半湿润区
位于东南部。年平均气温25~35℃居多。≥10℃积温2 600~2 700℃。无霜期130天
左右。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年日照时数2 500~2 600小时。年平均风速3米/秒
左右。
Ⅵ:松嫩平原温热半干旱区
松嫩平原大部。年平均气温3℃左右。≥10℃积温2 700℃左右。无霜期140天左右。年日
照时数2 600~2 800小时。年降水量400~500毫米,年平均风速4米/秒左右。
Ⅶ:泰来温热干旱区
全省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少区域。年平均气温4℃左右。≥10℃积温2 800℃左右。年降
水量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50~170天。年日照日数2 800~2 900小时。年平均风速为4米/秒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