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风灾

  一、害风指标
    根据生产实践,当风速达到8米/秒(五级)大风时,就可对农业及其它行业造成灾害。故 用≥8米/秒大风作为害风指标。一日中凡出现≥8米/秒风速者定为大风日。大风多发生在 春季,5月份大风危害最重,有的地方夏秋也多大风。大风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及江河沿岸地带。 两大平原区大风最多,危害也最重。
    二、大风分区
    根据春季大风指数(是表示春季大风日数多少和4、5月平均风速大小的综合指标。)将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区各分成三个大风区(图1—45):
    Ⅰ、弱风区;Ⅱ、大风区;Ⅲ、特大风区
    (一)松嫩平原大风分区
    (1)特大风区:包括嫩江、讷河、富裕、依安、明水、望奎、青冈、绥化、安达、兰西、 肇东、肇州、肇源、呼兰、巴彦、哈尔滨、宾县等地。五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为59.1天,占 春季总日数的64%。嫩江大风日数最多,共71.5天,占总日数的78%。本区4~5月平均风速 5.5米/秒。夏、秋季大风也较频繁,7月,五级以上大风日数为10.6天,占34%,秋季大 风日数平均为15.9天,占39%。是农田防护林的重点营造区。
    (2)大风区:可分为东、西两区。西部大风区包括甘南、龙江、齐齐哈尔、林甸、杜蒙、 安达等地;东部大风区包括德都、克山、克东、北安、拜泉、海伦、木兰等地。此二区春季 大风日数平均43~46天,占春季总日数的一半。4~5月平均风速4.4~4.8米/秒。7月大风 日数有7天,秋季有10天。西部大风区土壤多为风积沙土,不抗风、不保土,表土易被大风刮
    (二)三江平原大风分区
    1.特大风区:范围较小,仅包括双鸭山、宝清一带。春季大风日数达57天,占62%。 4~5月平均风速5.3米/秒。夏、秋季大风日数分别为9天和18.5天,后者占秋季总日数的 45%。
    2.大风区:包括范围为东起虎林、西至汤原、南到穆棱、北达萝北、同江的大部分地 区。区内,春大风日数有46.8天,占51%。4~5月平均风速4.5米/秒。7月大风日为7天, 秋季有14天。
    3.弱风区:抚远、饶河三角区。春季大风日数只有21天左右,占春季总日数的1/4。 4~5月平均风速仅4米/秒左右。夏、秋两季大风日数分别为4.3天和9.7天。
    
    三、春季主害风向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春季主害风向分布见图1—46。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风的去向,两 大平原的主害风向各自分成两个区。松嫩平原两区的分界线从平原中部穿过,呈西南——东 北走向。东南部主害风向以西南、西南西和南南西为主,西北部则以北和西北风为主。克山、 北安两地南北方向接近,偏南风略多一些。德都主要是南风。三江平原主害风向可分为西南 和西北两区。主害风向为西北风的有鸡东、密山、宝清、虎林等地,其它地区多为西南风。
    四、大风危害
    大风对农业危害最大,主要发生在春季,夏末秋初也时有发生。1979年5月6~9日,三江 平原区刮4天大风,佳木斯、富锦、同江、萝北等地最大风速可达22.7~25.0米/秒,并伴 有沙暴,危害很大,仅宝泉岭农场局就刮走和沙埋麦苗4.5万亩,吹露麦根10余万亩,麦叶 脱水21万多亩。新华农场甜菜地平均每日吹蚀表土2.4厘米,折合每垧地吹走120吨土壤。玉 米地平均每天吹走1.0厘米土层,导致土壤肥力迅速下降,尤以棕壤和白浆土最为明显。萝 北县老龙岗地区荒地表层有机质含量原为5.96%,而风蚀后,严重地段仅0.08%,含氮量也 显著减少。1982年5月中旬,全省大部地区刮了7~8级偏西大风,松嫩平原区风速最大,有时 可达11级。全省普遍出现“风扒地”和平垅现象。严重地段作物幼苗被连根拔起,只好补种 或毁种,仅绥化一个地区就达15万亩。
    
    另外,大风还可破坏交通、电讯和建筑物等并可引起火灾。1983年4月中旬~下旬。除黑 河、大兴安岭地区外,全省普遍刮起7级左右大风,哈尔滨市正阳河木材加工厂附近起火,烧 毁居民住房700余户,摧毁大棚156亩。双鸭山市毁坏大棚2万多平方米,价值4万余元。选煤 厂高压线被吹断,停电12小时,少出煤100余吨,因停水少选煤200多吨,两次共损失11万元 之多。特别是4月29日前后,本省西部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天气,受灾中心地带 西北达10级左右,最大可达12级,加上积雪、冰凌等灾,农业、交通、电力、电讯、建筑物 等损失极其严重。齐齐哈尔市内的高压电线因荷载加重而断落,泰来县汤池一带高压输电线 路轻型钢结构塔被风吹倒在地。
    再就是龙卷风——是绕着气压非常低的中心旋转的范围小,生消迅速的猛烈涡旋。事件 及其危害。根据记载和调查,1951~1985年,省内先后发生了多次龙卷风。
    (1)1954年6月17日,安达出现一次龙卷风。
    (2)1956年6月12日和7月4日安达地区发生两次龙卷风。
    (3)1977年10月14日晚7时30分左右,哈尔滨局地发生一次短历时的强雷暴大风天气,使 部分工厂、住房及其它建筑遭到破坏,造成人员伤亡,损失极大。轧钢厂桥吊坠毁,铁路防 腐厂龙门吊被摔坏,缝纫机厂建筑物被损坏,薛家水泥变压器台被吹倒,铁路新村刮倒电柱 若干等。
    (4)1979年6月16日16时许,让胡路地区发生一次龙卷风,直径约40~200米,历时5分钟, 有数人死亡,几十人受伤,几十栋房盖被揭开等。
    (5)1983年7月20日,安达地区出现龙卷风。无记载。
    (6)1983年7月28日,大庆红岗区杏树岗公社先锋大队遭受龙卷风和暴雨袭击,毁坏民房 和仓库159间,34人受伤,3头耕牛死亡,折断电柱35根,1.5万亩农田绝产。采油四厂和五 厂损失严重:通讯和输电线路中断,房屋倒塌,油井被淹,被迫停产。7月30日8时统计,影 响产油5 200多吨。
    (7)1984年6月30日,绥棱县海兴乡出现冰雹伴龙卷风。风力最大达30米/秒。农田受灾 2万余亩,其中绝产1 800多亩。
    (8)1984年8月3日,明水县发生一次龙卷风,受灾农田2.1万亩,其中绝产1.5万亩。
    (9)1985年8月29日,两次龙卷风袭击了拜泉一带。直接经济损失505.5万元,45人受伤, 15人重伤,房屋倒塌1 426间,农作物绝产4万多亩,折断或拔根20厘米以上径粗的树木 4 241棵。
    (10)1985年9月5日,肇州出现一次龙卷风。2人死亡,1人受伤;部分屋顶被揭开;40~50 厘米直径的杨树被吹倒20余棵;4吨重的货车被吹翻,有人被卷起1米多高,抛出10米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