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雪灾

  一、雪灾的形成与类型
    黑龙江省冬季漫长,降(积)雪时间很长,易造成雪灾。长时间大量降(积)雪,加上刮风 和气温升高所造成的深积雪或风吹雪(风雪流)在道路上产生的雪阻、冰封(冰雪路面)以及暴 风雪等,主要对交通、电讯、道路工程及人民生活等带来危害。
    一般情况下,当自然降雪厚度达到30厘米以上时,交通发生困难,甚至中断,谓之雪阻, 这种情况较少。而当降(积)雪在15厘米以上,风速达4~5米/秒以上时,形成的风吹雪, 遇到障碍物时,风速下降,雪粒堆积,发生道路雪阻,常带来危害,是本省冬季最大的灾害 之一。暴风雪又称雪暴,是在降雪时节,遇寒潮或强冷空气侵袭时,造成的灾害性天气。这 种现象很少。冰封(冰雪路面)多发生在初冬和晚冬。因白天升温,降(积)雪融化,晚间遇降 温而结冰形成的冰雪路面,影响交通,甚至造成事故,这很普遍。
    对交通雪灾而言,被积雪深度(H)对交通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四种类型:Ⅰ.有影响型(H≤ 50厘米);Ⅱ.中度影响型(H=5.1~15.0厘米);Ⅲ.严重影响型(H=15.1~30.0厘米) ;Ⅳ.阻塞交通型(H>30.0厘米)。从冬季各月的分型看,11月份,全省只有Ⅰ、Ⅱ两种类 型,1月和3月份各有Ⅰ、Ⅱ、Ⅲ类型,Ⅳ型极少。
    二、雪灾的时、空分布
    从时间看,每年11~3月都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雪灾。1月为雪阻多发期,11月和3月多冰封 灾害。
    在地区分布上,总的是东部半山区危害最重,其次为中北部,西部最轻。以交通雪灾为 例,按≥30厘米积雪日数、降雪量、大风日数等把全省雪灾分为3个区,包括7个小区:
    Ⅰ.重雪灾(气候)区,分4个小区:Ⅰ1.东部边缘小区。包括抚远、饶河、虎林、东 宁等地。降雪量最大,≥30厘米积雪日数最多,大风日数不少。但由于道路较少,交通危害 不算严重。Ⅰ2.三江平原小区。鹤岗、萝北、佳木斯、宝清、富锦、桦川、集贤等地。道路较密 集,交通雪灾较严重。Ⅰ3.桦南、勃利小区。位于桦南、林口、依兰、通河、勃利、鸡西、绥芬河一带。积 雪较多,大风最多,而且多漫岗、开阔、风口地段,加上公路、铁路多沿山坡绕行,弯道也 多,极易形成雪阻,交通雪灾最严重。Ⅰ4.尚志、牡丹江小区。尚志、五常、海林、牡丹江等地,交通雪灾也较重。
    Ⅱ.中等雪灾(气候)区,分2个小区:Ⅱ1.丘陵、低山小区。包括哈尔滨、绥化、海伦、克山、拜泉、北安、讷河、嫩江、孙吴、加格达奇、新林等地。其中孙吴、北安一带积雪较深,嫩江地区风速最大,雪灾相对 较重。Ⅱ2.兴安山地小区。铁力、伊春、嘉荫、逊克、黑河、呼玛、塔河、漠河等地,积雪 较深,尤其嘉荫地区≥30厘米积雪日数特别多。但风速较小,道路稀少,交通雪灾不多。
    Ⅲ.轻雪灾(气候)区,位于松嫩平原西南部,包括安达、肇东、肇州、肇源、林甸、齐 齐哈尔、泰来等地。降雪少,积雪也浅,虽然风较大,也不易形成雪灾。
    具体来说,公路雪灾多发路段为:桦南—勃利—依兰,尚志—海林—牡丹江,几乎年年 发生;萝北—鹤岗—佳木斯—勃利—林口,经常发生:集贤—桦川(笔架山)也较多,宝清— 八五三,讷河—嫩江,北安—孙吴—黑河,局部路段发生。铁路雪灾严重路段主要是佳木斯 —勃利—七台河。一面坡—牡丹江次之,佳木斯—铁力—绥化,哈尔滨—五常路段较轻。
    三、主要危害
    雪灾主要对交通而言。冰雪天气,运输效率下降,能源消耗增加,机件磨损加剧,尾气 污染加重,严重时可造成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的延误或中断,甚至发生交通事故,带来一 定的社会、经济损失。雪阻造成的危害最多也最大。1957年2月7日,牡丹江铁路分局曾发生 过30多处雪阻灾害,主要地段在桦南——勃利一带。全年共发生70多起雪害。1980年10月25 日~27日,佳木斯、牡丹江等地降雪量多达40~80毫米,最大积雪深度35厘米,一般达20厘 米,最大风速20米/秒,造成严重道路雪阻,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公路、铁路一度 全部瘫痪,损失严重。1983年4月29日,本省西部遭受了一次暴风雪的猛烈袭击,道路积雪 30~40厘米,泰康公路有27公里积雪深度达1~3米,铁路路基上堆一道雪岭,两旁小土屋门 窗被堵。严重的雪阻和通讯线路中断,使83列货车,18列客车受阻中断,万余名旅客被困。 加上大风,冰凌之强,灾害之重,实属罕见,人称百年一遇。1984年,牡丹江地区又发生一 次雪阻,中断行车24小时32分。暴风雪天气主要发生在合江,牡丹江地区东部及克山,拜泉 南部地区,平均每年一次左右,其它地区很少。
    冰封主要发生在公路上,几乎年年都有,程度不同地影响交通,甚至造成事故,带来一 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