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空气象探测
高空气象探测分为高空测风和无线电探空两种,分别测定高空各规定层的风向、风速和
气压、气温及湿度值,高空气象探测是大气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空测风
高空测风是用光学经纬仪或测风雷达跟踪气球或探空仪,直到可能探测到的最大高度,
以测得自由大气各高度层的风向、风速。
(一)技术规范
1952年7月黑龙江省嫩江气象站最早开始进行经纬仪高空测风工作。1964年 前,执行中
央气象局编印的《气象观测暂行规范——高空风部分)。1964年以后,执行《高空气象观测规
范(使用P3—049型探空仪》中有关高空风部分规定。1978年7月开始执行《高空气象观测手册
——高空风观测部分》。
(二)观测时次
1957年4月以前,每日11、23时观测,从4月开始观测时间改为每日07、19时。1958年3月
1日开始齐齐哈尔、哈尔滨探空站每日各增加一次01时高空风观测。
1970年起,黑龙江省哈尔滨、嫩江、伊春和齐齐哈尔4个高空站先后开始使用701型测风
雷达跟踪探空仪,接收雷达回波,解决了多云、阴雨天气时高空测风记录短缺的问题,与利
用经纬仪跟踪气球测风的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探测高度,从原来的平均高度不足6 000米,
提高到平均2.5万米以上。
(三)高空风记录整理
每次观测后,按规定计算出量得风层的风向风速和规定等压面高度、对流层顶的风向风
速,选择最大风层计算合成风。然后将计算结果每日按01、07、19时的记录,分别填入《高
空风记录月报表》,经本站预审后,报送黑龙江省气候资料室审核。
二、无线电探空
无线电探空是利用充满氢气的特制气球将无线电探空仪带入空中,探空仪在上升过程中,
感应出周围空气的气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连续不断地发出信号,地面接收设备接收信号
后,经过整理,计算出高空规定层的气压、温度和相对湿度值。
(一)技术规范
50年代无线电探空观测使用的是苏式P3—049型梳齿式探空仪,沿用苏联《(P3—049型)
探空观测规范》。1964年开始执行中央气象局编印的《高空气象观测规范(使用P3—049型探
空仪)》。1967年9月开始,黑龙江省各探空站先后改用我国自行研制的59型电码式探空仪。
1977年6月1日开始执行中央气象局编印的《高空气象观测手册——高空压、温、湿部分》。
(二)观测时次
从1956年12月起,黑龙江省各气象探空站先后开始每日07、19时进行两次观测。1980年
5月1日起哈尔滨探空站增加1次01时观测。
(三)探空记录整理
每次观测后,按规定计算各规定层等压面的气压、温度和湿度,选择出反映大气结构特
征的特征层,并将计算结果填入《探空观测记录表》,每月将《探空观测记录表》中有关规
定层、特性层记录按07、19时分别填入《高空压、温、湿记录月报表》,经本站认真预审后,
报送黑龙江省气候资料室审核。
三、高空气象探测场地
为了顺利地将气球施放升空并接收好探空仪信号,各探空站的观测场地四周空旷、平坦;
附近500米内无其他无线电信号干扰源,在盛行风的下行方向不得有仰角大于5度的障碍物,
对场地的平整度也有明确的规定。黑龙江省各探空站高空气象探测场地从建站起,就严格按
照要求建设,以保证探空记录的准确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