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科技档案

  一、收集
    气象科技档案是各级气象机构在业务过程中产生的,通常各自保存,其中各类气象观测 记录档案则要定期整理、统计、编制成各类气象观测记录报表逐级上报分级保存。
    1898~1945年,沙俄、日本和伪满中央观象台的档案分别被俄、日人带走。1945年8月15 日后,苏军进入东北地区参战时各地所剩气象资料等被作为战利品运走。1949年1月起黑龙江 地区人民政权先生恢复了7个气象站,才开始有了气象科技档案(即气象观测原始记录)。黑龙 江省气象档案馆现在所保存和使用的1898年6月至1943年3月的气象资料是30年代由伪满中央 观象台、关东观象台整编出版的。这些资料是嫩江观象所张玉泰等在“八·一五”日本投降 前夕将该所所存气象资料埋藏在地下才保存到今天。所藏气象资料,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 分三套分别送中央军委气象局和东北军区司令部气象处各一套。黑龙江省气象档案馆所存的 这套资料是1945年秋由当时哈尔滨气象台组织资料征集而得,共3箱109册254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气象部门的科技档案和资料的来源主要依靠四条渠道 不断积累和丰富。
    ①各级气象管理机关及其所属业务、科研等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科技档案。
    ②各级气象台站的各种气象观测记录档案。1955年以前,黑龙江省各地气象台站将各类 气象观测记录报表编制一式三份,逐级报送国家气象局资料室和沈阳中心气象台资料室各一 份,本站留存一份。1955年起报送给沈阳气象中心资料室的报表,改报给省气候资料单位。 1975年辽宁省气候资料室将其保存的黑龙江省各地1949~1954年的气象观测记录报表移交给 黑龙江省气候资料室。其间,由地方提出纳入国家气象部门统一建设的气象站(曾称气候站和 一般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报表,1979年前只向国家气象局资料室报送月简表和年报表 ,而向省气候资料单位报送详细的月报表和年报表。1980年起黑龙江省气象台站一律向国家 气象局气候资料室报送月报表和年报表。
    ③国家气象局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内部交换的每年或定期整编、出版的气象资料。
    ④北京气象中心选点整编、出版的全球范围的各种气象情报(电报),及国家气象局通过 世界气象组织交换的国际气象资料。
    黑龙江省气象科技档案、资料的来源和发展,除了依靠上述主渠道外,各单位与有关部 门还建立有情报、图书交流等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征订和收集有关专业资料,为分析研究气 象与各项生产关系、促进技术提高提供参考。
    二、库存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技术档案始于气象观测记录及其相应的管理档案。最早产生于1898年 6月9日哈尔滨市香坊区司徒街11号哈尔滨气象观测所的降水量记录。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 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气象事业的迅速发展,气象科技档案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仅据 黑龙江省气候资料室(即省气象档案馆)统计,截至1985年馆藏量100 47册18 2078份和6 511 个磁盘信息记录及5 400缩微品。其中,1949年以前科技档案资料仅为109册254份。
    库存气象科技档案种类:
    1.气象科技管理档案。包括综合科技管理、气象业务和服务管理、气象科研管理、气 象教育培训管理、气象仪器设备管理、气象业务外事管理、气象学会和出版物管理以及气象 会议文件等,现有馆藏227卷。
    2.气象记录档案。包括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气象资料109册254份;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类气 象观测记录报表4 270册、85 461份,及其相应的地面基本气象观测记录信息磁盘6 511个(35 亿字符),天气图等气象图表1 752册、91 859份,各省及国际交换气象资料3 600册。
    3.气象业务技术和服务档案。包括天气、气候、农业气象、航空军事气象、大气污染、 人工影响局部天气、计算机开发及其应用、气象业务技术和气象服务总结汇编等9卷。
    4.气象科学研究档案。包括天气、气候、农业气象、大气探测和气象仪器设备及计量检 定、科技情报与科技档案、卫星气象研究及气象科学考查与科学试验等,共22卷。
    5.气象仪器设备档案。包括检定仪器、专用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共19卷。
    6.气象教育档案。含中、高等气象教育、研究生教育及职工培训等档案30卷。
    7.气象基建档案,含办公用房、档案馆(库)、工厂、生活用房、招待所和气象系统工程 等共9卷。
    气象记录档案是气象科技档案中的基础和主体部分。它是大气演变过程中各物理量和天 气现象的实况记录。黑龙江省的气象记录档案有地面气象观测记录、高空气象探测记录、日 射观测记录、农业气象观测记录、天气雷达图记录和卫星云图及各省和国际气象资料等。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连续记载着各地定时的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云状、云量、 降水量及其强度、能见度(大气水平透明度)、日照时数及其百分率、蒸发量、地面和地中温 度、冻土深度、雪深和雪压、电线积水等大气物理量。并记载霜、雪、积雪、结冰、雷暴初 终日期以及降水、冰雹、闪电、龙卷风、尘卷风、大风、飑、风沙、雾、露、烟、霾、极光、 冰针、吹雪、雾凇、雨凇等等天气现象及其起止时刻。高空气象探测记录连续记载着每日特 定时间从地面到平流层不同高度上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和垂直大气层结特性。 地面和高空气象记录,经过深加工成为了解黑龙江省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评估热 量资料、降水资源、风能资料以及气象灾害情况的主要历史依据。同时,它是各项生产建议 规划、设计、施工和科研工作了解气象环境条件趋利避害发展生产的自然依据之一。
    三、存储
    气象科技档案中主要是大气状态随机变量的实录,一旦损失不能复得。它的连续时间越 长越能反映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越能反映气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经济建设参考的价 值也越大。气象记录档案数量,随时间依等差数列增长。作为一种财富,又必须通过提供利 用、服务于生产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气象科技档案存储工作随气象台站建设同步进行。黑龙江省气象记录档案的保管,县气 象站采取盒装、本装,其它技术档案采用卷装,设专库分类柜存。库房要求有防火、防盗、 防鼠、防潮、防虫设施,定期检查、维护。黑龙江省气候资料室的档案,主要采取精装本保 存。由于气象记录档案使用频繁,在翻阅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和字模糊现象。长期以来气象 资料人员在加强资料整编出版、提供利用的同时,努力减少直接使用记录档案次数,以利长 期保存。1979年引进了日本富士L—3型照相机、冲洗机、拷贝机、还原机及阅读复制系统, 对地面基本记录月报表进行缩微储存。同年,地面气象记录又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 化预处理。改进了科技档案永久性保存和提高利用率手段。1984年建造2 000多平方米资料楼, 进一步改善了储存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