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业气象服务

  为农业生产的气象服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产后一直是气象台站的重要服务内容。遵照 政务院1954年1月28日“关于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预防工作的指示”,黑龙江省气象 部门有计划地全面开展了为农业的气象服务工作。1955年开展了天气预报下乡活动。第一个 五年计划后期起,逐步建成全省农业气象观测网,对主要农作物的播种期,各生长发育期及 土壤温度进行观测,部分县站开展了农作物的分期播种、物候观测等农业气象的试验研究。 在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统计、整编的基础上,气象台站开展了以天气预报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气 象情报(旬报、月报)、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墒情、土 壤水分分析预报,播种期、收割期、作物发育期以及作物产量分析预报)、专题气象分析服务。 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完成了省、市、县的《农业气候区划》,开展了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 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象方面的课题研究。
    1978年起,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全省各级气象台站开展了为农村种养殖专 业户的气象服务和扶贫服务,气象信息在科学种田、趋利避害、夺取丰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 用。甘南县中兴公社太平大队,地处省境内西部半山区,十年九旱,地下水位低,缺乏地下 水灌溉条件,长期因春夏连旱而大幅度减产。该大队党支部书记吕和根据气象台站的天气预 报,结合长期积累的看天经验,总结创造了春耕播种期看天时、定作物比例、看墒情定播种 方法,看雨情定播种顺序的“三看三定”耕作法。根据天气预报进行压、劐、耲、夹、耢、 卯”夏季田间管理六字耕作法,全大队连续多年粮食高产,每年都上缴一万吨以上的公粮。 查哈阳垦区是黑龙江省境内老灌区之一,盛产水稻。查哈阳气象站根据水稻扬花盛期遇有连 阴雨、高温、低温天气可造成低产的分析,提出适时提前育苗,加强后期田间管理,促进水 稻发育,避开连阴雨、高温、低温天气过程的生产建议,当年见效,受到垦区的肯定和中央 气象局奖励。1972年5月13日,拜泉县气象站预报14、15日有大风雪、气温急剧下降。当晚, 站长亲自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建议迅速采取防寒措施,县委、县政府连夜部署了防寒 抗灾工作。正在该县检查民兵工作的嫩江军分区政委命令全县民兵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大牲畜 防冻。在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降温、降雪天气时,全县大牲畜无受冻伤亡,保证了春耕生产 的顺利进行。县委、县政府授予该站支援农业生产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生产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气象台站广泛开 展为种植、养殖专业户气象服务。
    1982年五常县气象站对“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莲花大队,实行水 稻生产的农业气象技术承包服务,从调整品种、充分利用水、光、热资源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入手,指挥农民科学浸种、催芽、育苗、插秧、合理密植。372亩水田当年平均亩产362.5公 斤,比邻队亩产高100公斤。这个队第一次交售余粮9 000公斤,还了8 000元贷款,劳动日值 第一次高达1.9元(提高两倍),第一次成为全县先进队。
    1983年哈尔滨市郊区菜农共盖塑料薄膜大棚3 350亩,小棚1 200亩,为夏菜做准备的地 膜3 500亩。由于气象台提前提供准确的大风警报和预报,仅损失了5%的老棚。当年,春菜上 市早于往年,上市量3 581万公斤,比上年度增加277万公斤,较好地保证了全市的春菜 供应。
    1983年省气象台根据省糖业工业公司要求,准确提供了4月底5月初的第一场透雨和6、7、8 月降水、初霜、寒潮天气预报,为组织甜菜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年全省甜菜获大丰收, 总产量达到480万吨,比上年度增产80%,创全省甜菜产量历史最高记录,增加了20万元的经 济效益。
    1983年合江地区土产公司根据合江地区气象台提供的4月上旬有一场大雪的天气预报,及 时采取防寒保暖措施,保护了4 000多箱蜂,保证蜂群正常繁殖,当年全区蜂蜜获得了历史上 最好收成,达22.5万公斤。同年,省土产公司还根据省气象台提供的气象信息,科学地组织 了养蜂专业户的养蜂生产,到9月末收购蜂蜜16 400吨,超过上年度4倍,超过历史上最高产 量年(1979年的14 000吨)2 400吨,蜂蜜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出口量7 000吨, 增加经济效益1 000万元。
    1983年,富裕县气象站为繁荣乡、富路乡农业科技户提供了准确的夏季低温、多雨的长 期天气预报,并建议适当多种小麦和甜菜。两个乡重新调整了作物种植的比例,增播小麦3.6 万亩、甜菜2.6万亩,压缩高粱8 000亩、黑白瓜5 000亩。多收小麦0.535万公斤、 甜菜2.6万吨,合人民币411万元。
    1983年,五常农业气象技术承包扩大到三个乡的127户、1 274亩。县气象站采取建 立科技示范户、一户带多户、接力传递服务的方式,在低温冷害严重的天气条件下,1 274亩 水田亩产均达350公斤以上。1984年,承包服务扩大到5个乡384户、3 110亩水田,又获 得平均亩产367.5公斤的好收成。为了满足农民渴望农业气象技术的要求,组织了农业生产 技术指导联合体,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