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林业气象服务
黑龙江省有林地面积23 65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4.46亿立方米,在全国都占首位。森
林火灾是危及森林资源的重要灾害,每年都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建国以来至1980年,
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发生森林火灾8 000多起。因此,做好森林火灾的预测,是保护森林的重
要措施。气象部门把为森林防火和林业生产服务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1956年春起,哈尔滨气象站(省气象台前身)与东北科学院协作,制作森林火险预报,为
省林业厅、林区防火指挥部护林防火决策提供服务。1957年6月,在林业部召开的护林防火会
议上,省气象局、伊春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利用气象部门提供的森林火
险预报开展护林防火的做法得到了林业部的肯定和赞扬。
伊春市气象台从1981年起开展火险天气预报服务,取得了显著效益。1983年发布火险等
级天气预报54次,为护林防火部门组织巡察、防护和抢险提供依据。1980年前平均每年起火
57次,平均每次过火林面积6 210亩。1982年降到每年起火45次,平均每次过火林面积9
亩,过火林面积比1980年以前减少了99.8%。据该市护林防火办公室统计,每减少一次火灾,
可为国家少损失6 172立方米木材。
1983年起,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台把林火气象条件的研究和森林火险等级的预报服务纳入
重点服务项目,为航空护林巡护飞行提供依据。据大兴安岭航空护林站统计,1980~1983年
的火情发现率比1976~1979年高21%。1983年初次侦察的火场面积平均414亩,比历史上最大
的1975年的6 695亩减少了92.8%。1977年平均每场林火机降扑火飞行费153.348元,1983年
减少到16.881元。1983年实施机降灭火22起,其中20起林火当日扑灭,是有史以来该站机降
扑火效率最高的一年。平均每场林火过火面积5.402亩,为历史最低的一年。该巡护区内林
地过火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2‰,并消灭了特大森林火灾,提前实现了林业部在“大兴安岭林
区护林防火会议”上提出的到1985年以前把林地受害面积控制在3-4‰,并消灭特大森林火
灾的目标。
1983年,海林县气象站针对春季温度小、气温高、风力大、护林防火任务艰巨的形势,
及时发布大风预报,认真做好防火预报服务。县林业局依据天气(日报、旬报)预报,有效地
掌握了火险程度,提前采取措施使森林火灾损失显著下降,比上年同期火灾次数下降75%,过
火林地面积下降77%,火灾经济损失下降81%,开创护林防火工作新局面。县林业局给气象局
送去表扬信。
1983年春,宝清县气象站向县造林指挥部提供了4月27~28日有中雨的天气预报(实况是
26~29日降水58毫米),造林指挥部根据天气预报组织全县植树造林,仅没有雇车浇水一项就
节约经费2 000多元,造林成活率达98%。泰来县地处风沙干旱区,飞机播种樟子松需晴好天
气,播后又要立即降雨。根据这一特点,县气象站准确预报出7月中旬为多雨时段及适宜飞行
的晴好天气,保证了两个航班的飞行作业,共播种树种1万亩,其中樟子松上山7 000亩,顺
利完成了飞机播种计划。
1984年3月至7月,伊春市气象台为伊春市林业种子公司提供晴雨气温天气预报,为种子
公司顺利完成135万公斤价值500余万元的珍贵树木种子晾晒任务提供保证。
1984年,大兴安岭航空护林站原计划4月2日开始春防调飞机。地区气象台预报4月份火险
趋势为低火险,航站决定推迟10天调机,仅此就为国家节约飞行费10万元。航站根据气象台
“5月中旬为高火险时段”的预报,加大飞行密度和次数。5月15日至25日共发生了13起火情
火灾,由于发现及时,及早扑灭,避免了森林资源的重大损失。秋防期间,航站根据火险等
级预报安排巡护和机降灭火,飞行费用比上年节约93万元。
1985年5月,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台预报5月16日有高火险。林防站派出一架直升飞机进行
巡护,发现四古里河林子起火,当即空降22名灭火队员,仅用3小时将火扑灭,避免了一场大
火灾。
1985年春,双鸭山林业局根据气象站4月25~26日有中雨的天气预报及建议,组织人力、
物力于25日前完成了78 620亩的造林任务,成活率达90%,比上年提高5%。
1985年4月14日,绥化地区气象台预报15日~25日天气以晴为主,25日有小到中雨,是造
林好时机。县政府根据气象预报,于15日召开全县植树造林广播大会,要求全县利用这段有
利天气抓紧造林,25日前完成任务。会后,县政府组织13个工作组,深入乡镇检查指导,到
24日下午3时,全县共造林33 879亩,超额2.7%;育苗5 169亩,超额3.4%;义务
植树86万株,超额7.8%。25日降了10毫米以上中雨,保证了新造林木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