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气象台站网

第三章 台站网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6月3日,沙皇俄国以“共同防日”为名,诱逼清政府签订《中 俄密约》,取得在中国东北区境内修筑、经营中东铁路的权力。由中东铁路建设局于1898年 (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9日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司徒街11号开设第一个气象站——哈尔滨测候站。 该站提前于5月8日开始进行观测记录。继而又在昂昂溪,富拉尔基设立测候站。
    日俄战争后,沙俄又在黑龙江地区境内扩增了牡丹江、太平岭、一面坡、安达、依兰5个 测候站,构成了测候网。截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俄国中东铁路系统在黑龙江地区累 计设立8个测候站,俄海关系统在瑷珲设1个测候站,共计9个测候站(见表5—1)。
    
    日俄战争日本取得东北地区南部权益后,又向北部扩展。1928年2月1日,日本满洲铁道 株式会社受日本关东厅委托在齐齐哈尔设立了观象所。自此,黑龙江地区进入俄、日混设气 象台站的阶段。
    1932年3月,伪满洲国傀儡政府在新京(今长春)成立。此时,黑龙江地区的气象台站由“ 满铁”、关东厅、伪满中央观象台混设。伪满中央观象台设立台站的高峰期是在1935~1942 年间,共设立观象台(所)、简易观测所59个。截至1945年8月,黑龙江地区由伪满中央观象台 自建、接管、改建的直属观象台所32个(见表5—2)。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同年10月17日苏联政府向中国国民党政府提出要求: “(1)日本在东北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应作苏军的战利品;(2)伪满洲国及中国人经营的工厂 企业,交还中国政府;(3)日本和伪满洲国合办的工厂企业,由中苏两国政府正式谈判解决之”。 在气象设施方面,实际上苏军所到之处把主要气象观测仪器设备、天气图、气象资料等当作 战利品运走。当时黑龙江地区气象机构全部瘫痪。
    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黑龙江地区各级人民政权从1949年1月至9月30日,先后组 织动员气象人员,利用保存下来的气象仪器,在残留的旧址上建立了哈尔滨、齐齐哈尔、牡 丹江、佳木斯、嫩江、鸡西、克山7个气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