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始有分城、乡的人口年龄资料。黑龙江省城镇人口占总人 口
的比重起点高,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的年龄结构随城镇人口规模的变化而变化。50年代至
60年代初期,全省城镇人口中的青壮年迁入人口占了较大比重,因而不仅使城镇人口的年龄
结构相对年轻,而且使人口的出生率高于农村。1964年,0~9岁和20~39岁各年龄组城镇人
口比重均高于农村。1965年以后,城镇人口规模的增长得到了控制,净迁入人口减少,出生
率也逐步下降,城镇人口的各年龄组人口比重,亦随时间延续而发生后移。到1982年,城镇
0~14岁组人口比重已低于农村,15~59岁组人口比重则高于农村。
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城镇相比出现了反向变化趋势。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人口
年龄结构受迁移人口影响相对较少,受出生人口影响则相对较大,1964年,10~19岁和40岁
以后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农村高于城镇。1965年后,农村人口年龄结构主要受出生人口影响。
1982年,0~14仅岁组人口比重,因农村人口出生率高于城镇,使农村同年龄组的人口比重高
于城镇,其他各年龄组人口比重,也随时间的延续而出现明显的后移。
1964年城镇人口中,0~14岁人口占44.95%,65岁及以上人口占2.71%,老少比为6.0
3%,年龄中位数为18.5岁,城镇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属典型的年轻型;农村人口中,0~14岁
人口占45.4%,65岁及以上人口占304%,老少比为6.7%,年龄中位数为17.7岁,其人口年
龄结构类型也属于典型的年轻型。1969年城镇人口中,0~14岁人口占45.59%,65岁及以上
人口占3.13%,老少比为6.87%,年龄中位数为17.9岁;农村人口中,0~14岁人口占42.
63%,65岁及以上人口占3.15%,老少比为7.39%,年龄中位数为17.9岁。城镇与农村人口
的年龄结构类型均属典型的年轻型,但城镇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有向更年轻化发展的趋势,而
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则有向成年型发展的趋势。1982年城镇人口中,0~14岁人口占30.7
%,65岁及以上人口占3.55%,老少比为11.56%,年龄中位数为23.2岁;农村人口中,0~
14岁人口占37.69%,65岁及以上人口占3.34%,老少比为8.86%,年龄中位数为20岁。由于
城镇计划生育工作实行情况好于农村,出生人口大幅度减少,使其人口年龄结构类型转变较
为迅速。1982年,城镇人口己接近成年型人口,农村人口年龄结构虽有所变化,但仍属于年
轻型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