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自然地理区人口构成

第四章 人口地域构成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可划分为4个自然地理区。大、小兴安岭自然地理 区, 包括伊春、铁力、嘉荫、绥棱、庆安、黑河、逊克、孙吴、嫩江、德都、北安、呼玛、通河 、塔河、漠河、新林、呼中、加格达奇、松岭等19个市、县、区(加格达奇和松岭两区人口 系黑龙江省管理),全区面积为198321平方公里(其中加格达奇和松岭两区面积为18190平方 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1.96%。东部山地自然地理区,包括阿城、五常、尚志、延寿、方 正,林口、海林、牡丹江、宁安、东宁、绥芬河、穆棱等12个市、县,全区面积为65449平方 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85%。松嫩平原自然地理区,包括哈尔滨、呼兰、齐齐哈尔、讷河 、龙江、甘南、泰来、杜蒙自治县、富裕、依安、克山、克东、拜泉、明水、双城、林甸、 青冈、望奎、绥化、巴彦、木兰、宾县、兰西、肇东、肇州、肇源、大庆、安达等28个市、 县,全区面积10600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2.43%。三江平原自然地理区,包括密山、 虎林、桦川、桦南、佳木斯、萝北、绥滨、富锦、同江、宝清、抚远、饶河、集贤、依兰、 汤原、友谊、七台河、勃利、鸡西、鸡东、鹤岗、双鸭山等22个市、县,全区总面积为1028 5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76%。
    黑龙江省四大自然地理区的人口构成变化如下: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大、小兴安岭自然地理区人口有924965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 77%;东部山地自然地理区人口有177913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4.95%;松嫩平原自然地理区 人口有7447434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6%;三江平原自然地理区人口有1745780人,占全省 总人口的14.68%。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大、小兴安岭自然地理区人口有2057900人,比1953年增长1 22.48%,占全省总人口的10.22%;东部山地自然地理区人口有2867548人,比1953年增长6 1.18%,占全省总人口的14.24%;松嫩平原自然地理区人口有11226018人,比1953年增长5 0.74%,占全省总人口的55.76%;三江平原自然地理区人口有3981305人,比1953年增长12 8.05%,占全省总人口的19.78%。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大、小兴安岭自然地理区人口有3994874人,比1964年增长9 4.12%,占全省总人口的12.23%;东部山地自然地理区人口有4718163人,比1964年增长64 ;54%,占全省总人口的14.44%;松嫩平原自然地理区人口有16948347人,比1964年增长50 .97%,占全省总人口的51.89%;三江平原自然地理区人口有7004128人,比1964年增长75. 93%,占全省总人口的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