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人口文化素质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20年间,黑龙江地区处于奉系军 阀 统治下,外国侵略势力此消彼长,外患加剧,战乱迭起。在这样的背景下,黑龙江地区的教 育事业举步维艰,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缓慢。
    原黑龙江省教育厅于1915年4月颁布了《义务教育章程》,开始在全省推行义务教育,政 府增加了教育拨款,设立了省学田局,在原黑龙江省北部拨地10.4万垧作为学田,又规定各 县拨地2000~3000垧为县学田。增加了学捐,颁布了《捐资兴学褒奖条例》,鼓励私人和团 体办学,并采取划分小区,增设学校,整顿和改良私塾,推广半日制小学等多种方法发展初 等教育,从而使黑龙江地区人口受教育的条件得到了改善。
    一、中华民国前期人口文化状况
    (一)受初等教育人口
    1930年,原黑龙江省有小学生73992人,东省特别区有小学生13442名。另据《吉林新志 》载,1930年原属吉林省现归黑龙江省辖的穆棱、滨江、双城、宾县、五常、延寿、阿城、 珠河、宁安、东宁、依兰、同江、密山、虎林、抚远、方正、富锦、桦川、饶河、宝清、勃 利等21县,有高等小学学生3951人,初等小学学生84050人。总计有小学在校生175435人。黑 龙江地区尚有一些私塾,如哈尔滨特区有私塾学生13073人。原黑龙江省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 9.8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07%)224个百分点,在全国34个省、市中居第19位;东省特 别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2.67%,居第32位。黑龙江东部地区小学生中,女生仅占14%。
    1931年,黑龙江地区各县(缺青冈、德都、富裕、奇克、克东、抚远、滨江、宝清、饶 河、珠河等县数字)识字人口数为1785938人,占总人口的31.52%。
    (二)受中等教育人口
    民国时期,经过20多年努力,黑龙江地区受中等教育人口不论在数量上或地域分布上都 有巨大变化。在校学生也由1911年的373人发展到1930年的4554人,其中高中生317人,初中 生4237人。1930年黑龙江地区初中学生中女生所占比重为7.92%,而高中生中则无女性。
    1930年,黑龙江地区共有职业学校学生598人,其中高级职业学校学生486人,初级112人 ,男生505人,女生93人;原黑龙江省有师范学生881人,东省特区207人,合计男生510人, 女生578人。
    此外,民众及职业补习学校学生,原黑龙江省有300人,东省特区有1785人。另据《第一 次中国教育年鉴》记载,1930年原黑龙江省每万人中只有中学生6.4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近5人;东省特别区每万人中有中学生4.4人。
    (三)受高等教育人口
    民国期间,黑龙江地区有9所高等学校,比1911年增加7所,学生2000多人。1931年,原 黑龙江省有专科以上学生为327人,每百万人口中有88人。
    二、东北沦陷时期人口文化状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地区沦为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在黑龙江地区强制推 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向学生灌输封建法西斯思想,采取一系列反动措施,诸如篡改历史、 缩短学制、强制使用日语,妄图泯灭中国人的民族文化意识。
    伪满政权压缩教育机构,削减教育经费及学生班级,残害教育界人士,逮捕爱国青年, 致使学校和学生数量大为减少。1933年,黑龙江东部地区依兰等22个市、县在校学生1095人 ,比“九·一八”事变前减少34724人。哈尔滨的工业、法政两所大学一度停办。1934年,黑 龙江地区有小学生139104人,其中初级115891人,高级23213人;女生所占比重,初级小学为 26.46%,高级小学为19.84%。另有私塾学生46421人。1935年末,全黑龙江地区适龄儿童就 学率仅为14.88%。
    1935年,黑龙江地区有中学学生6892人,其中省立3356人,县立1301人,私立2235人。 同年,有实业学校11所,学生1111人,其中高级职业学校1所,学生88人;初级学校10所,学 生1023人。师范学校25所,学生2262人,其中高级2所,学生177人;初级23所,学生2085人 。合计受中等教育学生10265人。同年,黑龙江地区有国立大学2所,学生360人;私立大学4 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学生416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有学生105人,北满高等学校有学生 102人,镜泊学园有学生170人,共计1153人。
    日本侵略者施以愚民政策,颁布伪学制,借以培训各种奴化人员。1938年,现属黑龙江 省的伪龙江、黑河、三江、牡丹江、滨江5省合计有初等学校学生310846人。伪龙江、三江、 牡丹江、滨江4省有国民高等学校21所,学生4996人。女子国民高等学校6所,学生1685人。 师道学校4所,学生1094人。师道训练所3所,学生302人。职业学校20所,学生2170人。高等 学校4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校生341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在校生240人、伪满洲国北满学院在 校生246人、哈尔滨齿科医学院在校生150人,总计在校生977人。
    据1939年统计,黑龙江地区初等学校在校生367234人,其中国民学舍、国民义塾和私塾 学生86232人,女性所占比重为14.97%;国民学校在校生253535人,女性所占比重为24.57 %;国民优级学校学生27467人,女性所占比重为2045%。全黑龙江地区适龄儿童就学率为37. 39%。国民高等学校25所,在校生数为7918人,其中农科学生4398人,工科学生1698人,商科 学生1598人。私立商科1所,学生224人。女子国民高等学校7所,学生1931人。师道学校5所 ,学生1487人。职业学校20所,学生1894人。高等学校有4所,学生1093人,其中哈尔滨工业 大学有学生418人、哈尔滨学院有学生246人、哈尔滨医科大学有学生255人、私立满洲北满学 院有学生174人。
    从1941年开始,许多伪县公署把二年制的农业学校改成农科国民高等学校,致使国民高 等学校数目增加。到1945年8月止,黑龙江地区共有伪国民高等学校62所(不包括私立国民高 等学校,下同),在校生18372人。其中男子国民高等学校42所,在校生14289人;女子国民 高等学校20所,在校生4083人。男子国高中农科34所,学生10211人;工科3所,学生1694人 ;商科2所,学生1229人;林科1所,学生337人;水产科1所,学生415人;畜产科1所,学生 403人。女子国高中商科2所,学生956人;农科13所,学生2810人;未分科5所,317人。私立 国民高等学校2所均为商科,学生484人。
    1943年9月,黑龙江地区主要高校有8所,即哈尔滨农业大学(学生数196人)、哈尔滨工 业大学(542人)、哈尔滨医科大学(542人)、佳木斯医科大学(318人)、伪国立大学哈尔 滨学院(750人)、北安开拓医学院(37人)、齐齐哈尔开拓医学院(34人)、伪满洲国北满 学校(283人)。共有学生2702人,其中日本人占56%,中国人占33%,另有11%为其它外国籍 人口。
    三、解放战争时期人口文化状况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人口受教育机会增多,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1948年,黑龙 江地区有小学学生75.3万人。与1943年相比,学生数增加32.3万人,增长了75%。1948年5 月,合江省小学生数约占学龄儿童的6540%;学龄儿童中女性所占比重为42.55%,就学儿童 女生所占比重为32.68%。同期,黑龙江地区有中学生2.5万人,比1947年5月增长89.27%。 据东北教育部1948年8月调查统计,松江省办师范班19个,学生1041人;合江省办师范班9个 ,学生601人;嫩江省办师范班27个,学生1189人;黑龙江省办师范班5个,学生257人,合计 黑龙江地区师范学生3088人。
    1948年8月召开东北地区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培养人才。根据经 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建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创办了东北农学院,扩大 了外国语专门学校,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文化教育开始实行正规学制,人口文化素质发生了质 的变化。
    据1949年2月统计,黑龙江地区有小学生89.6万人,其中,农村学生62万人,占69.24 %;城镇学生27.6人,占30.76%。1949年9月,黑龙江地区有小学生89.5万人,比旧中国受 小学教育人数的高峰期增加1.4倍。1949年松江与黑龙江两省的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54 .64%和43.66%。
    1949年9月,全省在校中学生数为22096人,其中高中590人,初中21506人。与1945年8月 相比,在校生增多3004人。黑龙江地区人口平均每万人中高中生为0.94人,初中生为20.8 人。中专11所,学生3487人。师范学校在校生2756人,其中初师在校生2502人。同年,黑龙 江地区有大学6所,在校学生5881人,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1680人、东北农学院560人、哈尔 滨医科大学982人、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1147人、东北铁路学院1259人、黑龙江农业专科学 校253人。
    在这个时期,党和政府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对工农群众开展了识字教育,举 办冬学、兴办民校和识字班等。1949年3月,松江省有冬学1.1万所,学员51.7万人,约占 该省人口总数的10.1%,占文盲总数的19.2%。1949年上半年,松江省有工人夜校105所,学 生数1.2万人。1949年原黑龙江省、松江省共有社会教育设施如文化馆62处、夜校识字班59 处、工人补习班102处、文化工作队36个、民众学校202所。
    松江省于1949年7月,对职工和其他人口文化程度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标准为不识字或 念1年书的为文盲,念2~4年或实际等于小学四年级的为半文盲,念五、六年书实际等于高小 程度的为非文盲,念7年书以上或实际程度相当于初中程度的为知识分子。年龄划分为16~2 5岁为青年、26~50岁为成年、51岁以上为老年。其调查结果如下:(1)穆棱金矿、哈尔滨 义昌泰火磨、佳木斯裕民火磨、鹤岗矿机务段、鹤岗矿南山一矿、牡丹江新民胶鞋厂等6所公 营工厂的676名职工中,文盲占62.3%,半文盲占21.2%,非文盲占15.2%,知识分子占1. 3%;年龄大的职工的文化程度大大低于年轻的。将职工分为普通工人、技术工人、职员,不 同职别职工文化程度差距较大。普通工人最低,文盲占职工总数的82.2%,而职员全部为非 文盲。(2)松江省19个街村人口文化程度的调查结果是,在被调查人口中,文盲占72.2%, 半文盲占15.08%,非文盲占8.1%,知识分子占4.7%;随着年龄降低,文化程度提高;城镇 人口文化程度高于农村人口;无论城、乡女性文化程度均低于男性,但城镇女性文化程度大 大高于农村。女性文盲所占比重,城镇为83.9%,农村达到99.5%;非文盲及以上文化程度 城镇占7.9%,而农村则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