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队 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人事管理工作 范围不断扩大,人事管理人员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一支党性强,作风正,办事公道,依靠各 级党委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能顺利完成各时期工作任务的人事管 理干部队伍。
    1951年3、4月,松江省和黑龙江省分别建立人事局。两省的专区、市、县先后组建人事 局(科)。松江省人事局和黑龙江省人事局各配21人。各乙级县人事科配3—4人,丙丁级县 人事科配2—3人。当时选拔人事干部的条件是:政治可靠,历史清楚,身体健康,具有初中 或相当初中的文化程度。同年5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电令,将两省人事局改称省人事厅。由 于人员新,对业务不熟悉,两省人事厅制定了对人事干部培训规划,并进行了以提高业务和 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工作,适应了工作的需要。
    1954年8月,松江省人事厅和黑龙江省人事厅合并,组成黑龙江省人事厅,人员为52人。 合省后,人事机构和人事干部比较稳定。
    1962年1月,黑龙江省委决定,省人事局改称省人事监察厅。当时全省新从事人事工作的 干部较多。据统计,1960年以后从事人事工作的占人事干部总数的79%。据此,省人事监察厅 决定组织人事干部短期业务训练。省人事监察厅统一组织省直各单位的培训,专区和县负责 直属各部门人事干部的培训。
    1963年,全省人事系统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经验,开展革命化活动。全省人事干部普 遍进行岗位练兵,结合日常工作,苦练基本功,掌握过硬本领。从精通本职业务开始,逐渐 达到一专多能,从而使全省各级人事干部的政策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全省人事部门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 、专业化的要求建设人事队伍。同时提出人事干部要党性强,作风正,办事公道,敢于坚持 原则的要求。
    1980年9月,省人事局通报表彰了讷河县人事科敢于坚持原则的事迹,号召全省人事干部 学习他们的经验。讷河县人事科科长李景芳同志带头顶住各种不正之风,被县评为先进党员 标兵。他们全科同志按照党的原则办事,积极宣传党的人事政策,自觉执行各种政策。通过 表彰,为全省人事干部树立了敢于坚持原则的榜样。
    从1981年开始,全省开展了人事干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培训教育。省人事 局1981年秋天和1982年春天相继办了两期人事干部培训班,主要训练各行署、市、县人事局 、科长,每期1个月左右,以讨论和讲授并重的方式,分几个专题进行学习。主要内容是:《 努力做好人事工作,为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搞好干部调配 工作》、《紧紧跟上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切实加强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建立健全奖惩制 度,搞好干部奖励工作》、《关心职工生活,做好工资福利工作》、《认真做好转业干部安 置工作》、《编制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等。同时,聘请大学讲师讲了关于人才学 和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全省各地、市人事部门根据省局办班的做法和内容,分别开办了培训 班,然后又办了各系统的培训班。各县、各系统根据地、市办班的做法和内容,分别办了基 层人事干部培训班。从而,使人事系统干部培训工作覆盖了全省。至1982年底,全省人事部 门已有2/3的干部受到了培训。1983年,全省地、市、县人事部门共办班26期,轮训831人, 占应轮训干部的73.7%。到1985年,全省县以上人事部门的干部素质较1983年有了较明显的 提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原占人事干部总数的15.2%提高到28%;高中、中专文化程度 的,由原占51.2%提高到53.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由原占33.6%下降到16.6%。仅19 85年全省人事系统就有389人分别毕业于各级电大、党校等院校,占全省人事系统干部总数的 24.4%。其中,大专占22.7%,中专占1.44%。
    1985年10月,省人事监察局配合省委组织部召开了组织、人事理论研讨会。会上,就如 何进行组织、人事工作改革,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并宣读了75篇 论文。随后,全省各地、市普遍召开理论研讨会。
    截止1985年底,全省人事队伍已发展到1828人。其中,省人事监察局85人,地、市人事 监察局891人,县人事监察局8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