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释贞素

  释贞素,唐朝渤海僧人,精通汉文和梵文。渤海僖王大言义之世,负笈入唐,究心释典 ,以应公为师。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与日本留唐学问僧灵仙遇于长安。二人议论投合 无间,建立起深厚友情。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灵仙入五台山求法,这是日本学问僧登此佛山的第一人。唐 敬宗宝历元年(825年),释贞素携日本寄给灵仙的百两黄金和书信,由长安涉长途抵五台山 转交灵仙。灵仙以舍利万颗,新经两部,造敕五通,别具表文,嘱释贞素致于日本。为完成 灵仙的重托,释贞素辗转回渤海,并于是年冬,随渤海政堂省少卿高承祖聘日。不料此行访 日出现波折。按原制,渤海访日,每12年一次。故日方以“违背旧典”,“连年旱疫,供应 烦劳”,无力接纳为借口拒绝。正使高承祖不辱君命,提出“应灵仙之请而来”,并有释贞 素带灵仙的重托,即转给日本的“舍利”、“新经”、“造敕”、“表文”等。日方无以对 ,嵯峨天皇毅然决定照例接纳。授高承祖正三位,副使、判官、录事各叙位有差,宴赐如例 。释贞素将灵仙之物交日廷,天皇在覆书中云:“五台之岭非藐”,“万里之航自通”,“ 烟波虽辽,义则密迩。”再三表示“感激之怀”。及还,日本又以黄金百两托渤海使转交灵 仙。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渤海遣使朝唐,贺明年正旦,释贞素随贺正使再次入唐,不 辞跋涉,访问灵仙。初夏,抵达五台山,而灵仙已被人毒死。释贞素哭以诗云:“不体尘心 泪自涓,情因法服奄幽泉。明朝倘问沧波客,的说遗鞋白足还。”灵仙与应公相友善,应公 复师事灵仙,为衣钵授受之所自,故释贞素两次访问灵仙。渤海贺正使完成使命返归,释贞 素随返。海行至涂里浦遇风,船沉罹难。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渤海政堂省左允贺福延 聘日,将灵仙死、贞素亡、黄金陷没诸事,告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