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雍
完颜雍,即金世宗,金朝第五位皇帝,本名乌禄,汉名襃,即位后更名雍。金太祖完颜
阿骨打之孙,豳王完颜宗辅之子,金天辅七年(1123年)生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
。年13丧父,母李氏教之有义方,性仁孝,善骑射,成年后常随军征战。金熙宗皇统年间(
1141~1149年),授光禄大夫,封葛王,为兵部尚书。海陵王即位之初(1149年)判会宁牧
,统理上京会宁府。次年判大宗正事,掌皇室宗族事务;后又改为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
留守、燕京(今北京)留守、济南府(今山东济南)尹。贞元元年(1153年)改为西京(今
山西大同)留守。贞元三年,改为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进封赵王。正隆二年(1157年
),海陵王改封爵制,降封为郑国公,又进封为卫国公。正隆三年,再任东京留守,改封曹
国公。
正隆六年(1161年),海陵王大举伐宋,天下骚动。乌禄参与镇压契丹撒八的起义。九
月二十五日,海陵王自南京(今河南开封)率师南下。南进途中将士逃亡甚众。曷苏馆万户
完颜福寿及高忠建、卢万家奴等各率众万余逃归东京,宣称欲“立新天子”。十月初七日乌
禄于东京被拥立为皇帝,改年号大定。十一月二十七日,海陵王被部将杀死。十二月十九日
,完颜雍进住中都(即燕京)。在即位的最初几年里,面对海陵王连年征战,诸多改制及兴
建所造成的社会动乱、经济衰败的局面,他采取了一系列“保境息民”的措施。对中都宫殿
张设无所增置,对已形成的体制大多予以因循,对前朝旧臣多加以留用,注意平审冤狱。大
定二年(1162年)招抚契丹移刺窝斡部。大定四年,招抚西蕃结什角部。对南宋采取以战促
和方针,并做出一些让步,于大定五年达成和议(史称隆兴和议),南宋对金称侄皇帝而不
再称臣,每年向金贡纳银2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各守旧疆,使此后40年南北方基本上相安
无战事。对已向金内附称臣的西夏、高丽等也注意免生事端,力求和睦相处。陆续恢复和增
设与南宋、西夏的榷场,通过互市,加强相互间的经济往来。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招抚
流民复业,并下令放免“二税户”为民,对契丹战俘为奴及在战乱饥荒中质卖妻子者官为赎
之,劝导女真人猛安谋克户从事耕垦。诸关免征商税,取消金银矿税、听民开采。针对朝廷
财力空乏、民间赋役不均的状况,于大定四年下诏造总计录,将每年财政收支开具成册,以
知有余、不足之数,并派官员分路通检天下物力等差,于次年立诸路通检地土等第税法,以
使朝廷税收得以增加,人民负担能相对合理均平。由此很快地出现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
中兴局面。
此后,完颜雍锐意整顿吏治、健全法制、培养人才、推行儒家思想教育及恢复女真旧风
。针对吏治腐败、贪污成风,于大定七年下诏,“诏吏人但犯赃罪,虽会赦,非特旨不叙。
”又明示宰臣:“闻县令多非其人,其令吏部察其善恶,明加黜陟。”于大定十二年再次下
诏尚书省:“赃污之官,已被廉问,若仍旧职,必复害民。其遣使诸道,即日罢之。”并将
监察官御史大夫的品位由原正三品提升为从二品,高于诸部尚书,以加重其权力,发挥监督
职能。他严惩贪官污吏,对女真人犯罪也不姑息宽容,曾言:“朕于女直(真)人未尝不知
优恤,然涉于赃罪,虽朕子弟亦不能恕。”为改变法制混乱、无所适从、奸吏玩法的状况,
他命大理卿对前已颁行的《皇统制》、正隆《续降制书》及大定《军前权宜条理》、《续行
条理》等重加修订,删繁正失,详定为1190条,分12卷,以《大定重修制条》为名,于大定
十九年(1179年)颁行于世,由此而使金朝法制得以健全。为了从宗室皇族及诸功臣、官吏
子弟中培养合格人才,于大定六年在中都设置太学,以后又在各地增设府学、州学,并于大
定二十八年建女真大学,规定“诸教授必以宿儒高才者充,给俸与丞簿等”。另于大定十三
年创设女真进士科,试策取士。他特别尊崇孔子,对曲阜孔庙予以修缮,并重订祭孔大典,
又以孔子后裔衍圣公兼任曲阜县令;同时大力推行儒家思想教育,设译经所,将儒家经典译
成女真文字。大定二十三年译经所进所译《易经》、《尚书》、《论语》、《孟子》等,完
颜雍说:“朕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直(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完颜雍还极力
倡导恢复女真人传统习俗,认为女真旧风最为纯直,对女真人浸忘旧风深为痛心,反复告诫
皇太子及诸王不要“忘本”,并明令禁止女真人译为汉姓,或改称汉姓,学南人衣装。
对于女真人发兴之地会宁,完颜雍怀有深厚的感情。海陵王时迁都燕京,削其上京之号
。完颜雍即位伊始,即下诏于会宁重建太祖皇帝庙,并于大定十三年(1173年)恢复会宁的
上京称号,表示“甚欲一至会宁,使子孙得见旧俗,庶几习效之。”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
)三月,62岁的完颜雍命皇太子守国,率诸子自中都启程,五月至上京会宁。一踏上故土,
即百感交集,在旧皇宫中与宗戚痛饮,游览城外临漪亭,阅马绿野淀,行猎勃野淀及近郊等
。至次年四月方离会宁。临行前大宴宗戚,痛饮成醉,自以女真语唱歌,唱至“瞻恋慨想,
祖宗旧宇。属属音容,宛然如睹”,悲感不能成声。乃叮嘱众宗戚:“当务俭约,无忘祖先
艰难。”在归途中,于辽水召见的一位120岁女真老人,能言太祖开创之事,使他深受感动,
连声赞许,赐以食、帛。
完颜雍晚年特别关心官吏选拔,回都后不久与宰臣谈到:“朕与卿等俱老矣。天下至大
,岂得无人,荐举人才,当今急务也。”而尤注重进士出身者,认为“起身刀笔者,虽才力
可用,其廉介之节,终不及进士。今五品以上阙(缺)员甚多,必资级相当,至老有不能得
者,况欲至卿相乎!古来宰相率不过三五年而退,罕有三二十年者,卿等特不举人,甚非朕
意。”然终未能如愿得人,宫中大小诸事,常亲自过问处理。1189年(大定二十九年)正月
初二日,病逝,终年67岁。四月葬于兴陵(今北京房山区境)。
完颜雍在位29年,为金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者。早年“久典外郡”,任诸京留守等职
,对社会实际状况深有了解,明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后,勤于国事,力求见以
成效,使天下安宁,民得休息。国家人口由即位之初的300余万户,至后期已增为670万余户
、4470万余口。在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其个人品格作风较为真实简朴,曾
告诫臣属:“事当任实,一事有伪则丧百真,故凡事莫如真实也。”又明示君臣议事不避史
官,“其于记录无或有隐”。平日不饮酒,膳食节俭,曾有一公主在他用饭时来到,竟“无
余膳可与”。宰臣劝说:“天子自有制,不同余人。”他反驳道:“天子亦人耳,枉费安用
?”当时有“小尧舜”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