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萨布素

  萨布素,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兴兵于东北时,萨布素四世祖充顺巴 本由岳克通鄂城率部归附,屯驻吉林。其父随哈纳,始授低级官吏,驻防宁古塔。萨布素约 在明末生于宁古塔。清顺治年间,披甲当差。顺治九年(1652年),为宁古塔总管笔帖式。 康熙元年(1662年),改骁骑校。
    当时正值沙俄入侵中国黑龙江时期。为了抗击沙俄侵略,清廷相继任命沙尔虎达、巴海 为总管(后改称将军),镇守宁古塔,加强边防。其间,在松花江口、尚坚乌黑、古法坛村 等地进行抗俄战役,萨布素可能是参加者。康熙三年五月,在巴海指挥下,乘大雪击沙俄匪 徒于黑龙江下游恒滚河黑喇苏密,萨布素以功署防御。后又升任协领。
    康熙十二年,随巴海与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招抚“新满洲”。康熙十五年,随巴海移 驻吉林。萨布素与安珠瑚继续招抚“新满洲”。萨布素先迁王钦部200余户至宁古塔,编入满 洲八旗。康熙十六年,又以诺罗、西喇心(即石喇忻)招抚“新满洲”300户,安置于宁古塔 ,以充实边防。
    同年夏,康熙遣内大臣觉罗武默讷等瞻视长白山,准备敕封。六月初二日,武默讷自吉 林赴长白山时,萨布素“率兵二百,携三月粮,导以行”。至七月初二日返回吉林。康熙十 七年正月,清廷封该山为长白山之神,祀典如五岳。
    同年八月二十一日,接替升任奉天将军安珠瑚,任宁古塔副都统。
    康熙二十年,清政府平定“三藩之乱”,解除后顾之忧后,立即把精力转向东北防务。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东巡,召见巴海、萨布素,详细询问边疆防务状况和沙俄入侵形势, 决定出师北上,全面反击沙俄。八月,遣副都统郎坦、都统彭春会同萨布素,率兵往沙俄盘 踞的雅克萨城(俄罗斯阿尔巴津诺镇),侦察敌情及沿路情况。萨布素“与郎坦等至其城下 ,指画言可图状,附郎坦以闻。”康熙二十二年夏,萨布素奉命统率吉林乌喇和宁古塔兵员 1500人,挺进黑龙江上游。进抵江东旧瑷珲后,萨布素一面择地建城,一面移户屯田,准备 永戍。后来,这里发展成为人烟稠密的“江东六十四屯”。
    同年十月,清廷正式设黑龙江将军。在选荐将军时,兵部提名副都统席忒库等,康熙均 予驳回,认为萨布素“为人甚优”,指令补授将军。萨布素出任将军后,继续加紧修筑新旧 瑷珲二城。奏调福建厦门水师,组建水师营,委任陈汶环为总管。运贮粮秣,训练士卒,准 备随时主动反击沙俄入侵者。
    二十三年正月,上命萨布素等遣兵剿抚牛满河罗刹。七月,在马喇等上奏倍勒儿擒获的 沙俄俘虏费要多罗的供词,得知雅克萨城俄军动向后,康熙仍命萨布素等侦探罗刹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春,清廷批准了萨布素等提出的直捣雅克萨的作战计划,指派都统彭春为 主帅,会同萨布素并增派副都统班达尔沙、护军统领佟宝、副都统马喇、銮仪使林兴珠等参 赞军务,郎坦随征。盛京、北京八旗兵,安插在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的自台湾投降的福建 籍藤牌兵,以及当地的达呼里(达斡尔)、索伦兵,陆续集结瑷珲。同年四月二十八日,清 军水陆三千官兵,齐发雅克萨。五月中旬,萨布素先遣精锐,猝抵雅克萨城郊,“击其哨兵 ,尽擒之”,扫荡了雅克萨外围。五月二十二日,大军进抵雅克萨城下,当即向俄军发出最 后通牒,要求俄军立即从中国领土撤退,遭到拒绝。当日,由黑龙江上游来增援的500名俄军 ,未能登岸,被林兴珠率领的藤牌兵杀伤大半,余者逃归。清军乃于次日分水陆两路发起进 攻。二十四日黎明,萨布素配合主力部队,各路发炮攻击,使其城垣被毁。连日战斗,俄军 死伤累累,援兵又不至,于二十六日被迫乞降。彭春、萨布素接受俄军投降,命令雅克萨督 军阿列克赛·托尔布津率部撤离雅克萨地区。清军焚毁雅克萨城堡,奉命凯旋回师瑷珲。不 久,托尔布津逃回尼布楚,与拜顿援军会合后,共有826人之众,重新侵占雅克萨并筑城盘踞 。萨布素奏请进剿。清廷允准,并派郎坦、班达尔善、马喇参赞军务。
    康熙二十五年五月,萨布素率军从瑷珲出发,再次进取雅克萨。五月二十八日(7月18日 ),水陆会师于查克丹,击退一股俄军。复进古城岛,安营扎寨。萨布素派遣一支水师,扼 据黑龙江江面,以防俄军顺流增援,令一支轻骑剿除雅克萨外围。六月四日(7月23日),在 敌人拒绝招降的情况下,清军随即攻城,开始第二次雅克萨反击战。郎坦等在城北用红衣炮 向城内轰击,班达尔沙等率兵由城南进攻。俄军仗恃火器、工事和有利地形,一再出城搦战 。清军大多数以弓箭刀矛,与敌殊死搏斗,终于逼迫敌人龟缩城内,但敌人仍负隅顽抗。萨 布素指挥清军在雅克萨城下,掘长堑,立土垒,围困敌人。激战四昼夜,俄军屡扑屡败,托 尔布津在塔楼上被炮弹击中,受重伤身亡,由拜顿继任头目。尼布楚援军潜入雅克萨附近, 畏于清军阵营整肃,防守严密,不得不复返尼布楚。守敌外无援兵,内缺粮弹,非死于战, 即死于蔓延的坏血病中。经过近五个月围困,到十月(11月),800余名沙俄守军,侥幸活下 来数十人,只有束手待毙。雅克萨城旦夕可下,而罢兵之诏已至。
    原来,沙俄政府获悉雅克萨即将失守,但这时其侵略重点是在西方,在东、西方无暇兼 顾的情况下,经过荷兰使臣的斡旋,不得不接受清政府的和谈倡议,遣使北京同意举行边界 谈判,并请求停战,“乞撤雅克萨之围”,于是清廷下诏停战。
    康熙二十五年十一月(1686年12月),萨布素奉命停战撤围后,对俄军始终保持高度警 惕。在查克丹防地周围,建筑了十分坚固的工事,遍布岗哨,严防俄军袭击。次年七月,萨 布素又奉令把清军撤至瑷珲、墨尔根等地,以示和谈诚意。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八日(1689年8月22日),中俄双方举行尼布楚谈判。萨布素作为中国 使团成员,率军1500人赴会,严密布防,精心谋划,保卫使团安全,并保障使团和护从人员 的粮米供应,为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作出重大贡献。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亦为清廷平定噶尔丹叛乱争得时间。正在中俄双方谈判时 ,噶尔丹在沙俄策动下,侵占漠北喀尔喀蒙古,并有南下之势。黑龙江将军辖区,地处抗俄 前线,又面临噶尔丹叛军的正面威胁。萨布素撤军瑷珲,继续加强巩固边防,严防沙俄入侵 ,并把注意力投向西线,密切注视噶尔丹叛军动向。
    当康熙三十五年春,康熙亲征噶尔丹时,任命萨布素总辖黑龙江、吉林、盛京兵及科尔 沁蒙古兵,为东路总指挥。
    萨布素自任黑龙江将军后,驱逐沙俄侵略军,收复大片疆土。为进一步巩固东北边防, 先后奉旨主持修筑了瑷珲、墨尔根、齐齐哈尔及伯都纳等城镇,扩充兵源,分兵驻防,垦地 屯田,发展官庄,设置驿站。此外,还于康熙三十四年奏准,在墨尔根两翼各立一官学,各 设助教一员,选“新满洲”每佐领下幼童一名,教习书艺。这是黑龙江建学之始。这些举措 ,促进了黑龙江地区经济文化与教育的发展。黑龙江地区所需粮食,原来仰求外地供应,发 展旗屯官庄之后,粮食不仅自给有馀,而且逢遇灾年亦可发仓赈济。瑷珲、墨尔根、齐齐哈 尔等城镇地区,更加繁荣,驿道沿线也形成村落,“每站不下百十家”。
    康熙三十七年九月,康熙第三次东巡至吉林时,盛赞萨布素守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功勋 ,命大学士等宣谕:“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授任以来,为国效力,训练士卒,平定鄂(俄) 罗斯,勤劳可嘉,著给一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令其世袭。”同时,又以亲御蟒袍、 缨帽赐萨布素。
    康熙三十六年,嫩江大水,沿江十八庄被淹,灾情严重。萨布素奏请发仓赈灾。此后连 续三年,累经水旱灾害,屯庄积欠官粮,兵丁糊口无资。萨布素“因以旧存仓米按丁支放” 。康熙四十年二月初一日(1701年3月10日),清廷以萨布素“捏报兵丁数目,浮支仓谷”罪 革职,在佐领上行走。寻调京授予散秩大臣。未几卒,卒时“家无馀财”。
    萨布素为人“沈勇,好兵略,尤喜观山川形势”,以士兵而至将军,长期肩负抗俄重任 ,深得军心民心。逝世后,人们缅怀他,诗人塞尔赫抒发出“人忆故将军”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