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克唐阿
依克唐阿,扎拉里氏,字尧山,满洲镶黄旗人,祖籍吉林。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生
。咸丰二年(1852年),以马甲随军下江南,征剿太平天国与捻军。不久,清廷因其征战有
功,赏戴蓝翎,施以骁骑校尽先即补,赏换花翎。咸丰十一年(1861年),效力钦差大臣僧
格林沁麾下,赴山东剿捻,积功以防御尽先即补。同年年底补防御。同治初年,调任三姓(
今黑龙江依兰)满洲镶白旗佐领,后又转任吉林满洲镶黄旗佐领。
时东北各地频发大规模农民起义,东北清朝当局调集各路官兵,实行残酷镇压。依克唐
阿积极参与镇压活动,先后于伊通、昌图、刘家店、吉林关家大桥等地,率军扑灭数股小规
模农民起义,受到署理吉林将军德英和吉林将军富明阿赏识。同治五年(1866年),经德英
等保奏,被赏加副都统衔,并以协领即补。同治八年,授墨尔根(今嫩江)副都统。同治十
三年正月,清廷以丰绅为黑龙江将军,丰绅未到职前,以依克唐阿署理。翌年调补黑龙江副
都统。在任期间,认真整顿吏治,赏罚有度,不辞劳怨。光绪二年(1876年),鉴于黑龙江
协领以下缺员甚多,奏请变通成例叙补,得到允许,补充了一批有才干的官员,加强了行政
管理。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被沙俄割占,吉、黑
两省边务日重。光绪五年(1879年),依克唐阿奉命调任新设呼兰副都统,又被黑龙江将军
丰绅奏保为襄办夷务(俄国事务)交涉人员之一。在呼兰任内,奖学、治盗,规划甚远。光
绪六年,以丁忧去官。时中俄两国因议改新疆条约事萌生纠纷,边境局势一时颇为紧张,乌
苏里江边防吃紧。俄方以海参崴为基地,沿边屯驻重兵。清政府为预防不测,议决新设珲春
副都统,专司吉林边防要务。依克唐阿以“谋勇兼优,熟习战事”,被保举就近招募满、汉
猎户5000名,编练马、步队兵勇,分赴珲春等边关要隘守御,并于翌年调补珲春副都统。光
绪十年,又因筹办边防有功,奉旨帮办吉林军务。
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政府鉴于俄方自1861年《中俄勘分东界约记》签订以来,经
常“暗窃潜移”界牌,擅自越界设卡,侵占中方领土,派遣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吴大澂赴珲春
,会同依克唐阿与俄方重勘中俄东界。吴大澂和依克唐阿以中方正、副代表身份,与俄方代
表在吉林岩杵河(珲春附近)谈判,缔结了《中俄重勘珲春东界约记》(又称《珲春东界约
》),重立或改换了旧有的8个界牌,新设26个汉字界牌、3个俄文字母界牌,再次明确勘分
东界。谈判中,依克唐阿与吴大澂义正词严,据理力争,经激烈辩驳,在补立“土”字界牌
,归还被沙俄侵占的黑顶子寺方及中方在图们江口行船权等问题上,维护了国家主权,争回
了部分利权。
光绪十五年(1889年),依克唐阿升任黑龙江将军。同年底上奏一折,力陈通肯荒地“
开禁招垦,有利无弊”,为清廷驳回。翌年,为加强边防,奏请仿照吉林靖边军设置,“添
设”黑龙江镇边军共马、步、水师18营,并外购洋枪万杆,采用新法操练,分驻各边境要冲
,专为防俄。光绪十七年,为加快各边境重镇与省城紧要军务密件传递速度,饬令呼兰、巴
彦苏苏、北团林子等地在驿站之外安设“马拨”,遇有“严密要务”方可动用,并务须“落
记号簿”,标注里数,“即行星夜前送”,从而加强了省城与边地的联络。光绪十九年,又
奏请于黑龙江城(今爱辉镇)修筑城垣炮台,“以严门户而资防守”。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依克唐阿自请率军入朝鲜作战。因清军已
自朝鲜败退,奉命率镇边军赴奉天。先后驻九连城、宽甸,其后在赛马集一线与扼守摩天岭
的聂士成部相掎角,以防日军入侵奉天。经多次战斗,终有凤凰城之败。随即因兵败被革职
,但许其“仍著统带所部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同年底,与长顺等部反攻海城,均无功而
返。次年初,日军攻占鞍山站,进犯辽阳,依克唐阿奉命与长顺军由海城北撤,驰援辽阳。
海城于是解围。二月,日军攻占牛庄、营口、田台庄等地。清军失利。甲午中日战争后,依
克唐阿上疏奏请练兵队、筑炮台、造铁路、制枪炮、开矿产、治团练等六事。光绪二十一年
三月,赐头品顶戴。五月,授镶黄旗汉军都统。当时上谕有“依克唐阿此次统军御敌,奋勇
力战,将士颇能用命”等语。同年八月,出任盛京将军。到任后,认真整顿军政机构,清查
厘税,剔除中饱,“岁增饷银数十万两”。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卒于任所,终年67岁
,谥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