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亮
徐宗亮,字晦甫,号椒岑。清道光十四年九月(1834年)生。安徽桐城人。祖父徐镛,
太仆寺卿。父丰玉,湖北督粮道,为太平军击毙,宗亮袭骑都尉世职。
宗亮精敏有辩才,素负“雄略伟志”。少时喜读书,其文章“雄健,有法度”,为著名
文人张裕钊、吴汝纶等所推重。以作幕宾为业,终生不仕。早年投李续宜、胡林翼幕,后人
李鸿章幕。李鸿章多次想奏请朝廷,授予官职,都为他谢绝。“以文章遨游公卿间,至穷老
不悔”。素性喜游,生平足迹遍天下,近则江浙、两湖,远则滇、黔、粤、闽,西北则甘、
陕,中原则豫、鲁、晋,以达京师。
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任命原西安将军恭镗署黑龙江将军。恭镗上任后,“锐意
筹边”,为了网罗人材,除奏调李金镛外,还聘请徐宗亮为幕僚。宗亮鉴于边事岌岌可危,
因此不辞劳苦,万里长征,东抵黑龙江。临行寄书于其婿姚永概云:“吾生平足迹遍天下,
惟东三省缺焉。此行良自快!”
徐宗亮居黑龙江三年,亲自考察当地山川、风俗、政治利弊,然后将调查研究的材料,
与档案材料相印证,于光绪十五年著成《黑龙江述略》一书。
同年归寓京师附近通州。光绪三十年(1904年)七月,以布衣终老,终年71岁。著述另
有《善思斋诗文钞》、《善思斋诗文续钞》、《归庐谈往录》等。晚年还曾参与《通商约章
类纂》、《天津府志》、《沧州志》的编纂。
所著《黑龙江述略》共6卷,依次为疆域、建置、职官、贡赋、兵防、丛录。其中于边疆
之沿革、分界之得失、兵屯之缓急、财政之实耗及施政之利弊,记述甚详。又引古筹今,力
主屯田开矿,发展边疆经济,建立水师,巩固边疆国防。书成后,倍受当时人推崇,或谓“
切当世之文”,或谓“此经世实用之书也”。光绪十五年刊行后,“人士争购取之,几盈海
内矣”。甚至风行海外,日本报刊也征引了此书。姚永概有“书生筹国托空文,岂备东邻乘
异闻”之叹,足见其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