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勋
张建勋,字季端,广西临桂人,祖籍湖南常德府沅江县。清光绪五年(1879年)已卯科
举人,光绪十五年己丑科一甲第一名进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补授黑龙江提学
使司司使,通称提学使。
黑龙江自光绪三十二年改为行省后,次年始设提学使司,职掌全省学务,兼管劝业。时
已停止科举,但旧制所设拔贡、优贡、恩贡、岁贡的考试,仍由提学使主之。张建勋到任后
,仍依旧主持诸贡的考试,又照章设立学务公所,并将原学务处裁并,而于学务公所内,分
为总务、普通、专门、实业、图书、会计六科,设科长、科员。又设议绅、省视学、视学各
员。此时,建勋已将目光转向兴学上,对有真才实学的林传甲、苏成林、胡斗衡等颇为器重
。
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在任期间,建勋“规划全省学务,因
势利导,力任艰难”。光绪三十三年,在省城齐齐哈尔将每校只有一级的十区小学归并为规
模较大的四路小学,并在南、北、西三路小学分别加课农、工、商实业课,均改称初等实业
学堂,成为黑龙江省最早的3所职业学校。是年,还建立幼女初等小学堂一所。光绪三十四年
,考送齐齐哈尔、呼兰、绥化、巴彦高等小学二年级学生提前毕业,一律升学,连同黑水中
学堂预科班学生,创办起全省中学堂,借用农业学堂就读,并用银10万两,依照日本中学平
面图式建起全省最大的校舍。是年,又在两级师范增加班级,以培养急需的中小学师资。同
时注重民族师范教育。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省城齐齐哈尔创办满蒙师范学堂,是为
黑龙江最早的民族师范学校,调西北各城及西南各蒙旗子弟入校学习,于次年培养出第一批
毕业生36人。从此各旗相继兴学,使黑龙江初等民族教育开始发展。
张建勋非常重视全省各府厅州县的小学、乡村小学、师资培训及私塾改良,任职期间,
许多州县乃至乡镇开始创办小学堂,呼兰府、绥化府、巴彦州、兰西、木兰、青冈等地成立
了许多官立两等、初等小学。兰西县设立师范传习所,改良私塾70处;呼兰府设立师范传习
所,改良私塾40处;瑷珲、墨尔根各设初等小学1处;东布特哈创设初级师范预备科1处;西
布特哈创设初等小学1处;肇州厅创办公立初等小学10处;多耐站创办公立小学1处;大赉厅
设半日学堂1处;塔子城设初等小学1处;呼伦贝尔城创办蒙文官学1处。为了改良私塾,建勋
于宣统元年(1909年)考试私塾教师,凡文理不通者,私塾即行解散。其文理清顺者,令其
传习,由教育会办理,如教员讲习会。择其优者季麟台、于勋臣等,改并官立小学服务。据
载,自设立提学司使三年以来,学堂有165处,学生有6900人。张建勋办学宗旨纯正,管理严
肃,教科完备。仅宣统二年(1910年)翻印教科书数即达全省人口的1/20。同年十月,清廷
命张建勋兼署黑龙江民政使。
宣统三年开始,张建勋将初等农、工学堂升为中等农、工学堂。是年,设立农业教员讲
习所、工业教员讲习所;还将全省第一幼女学堂升办为黑龙江省第一女子师范学堂,为发展
全省的女子教育创造了条件。是年,全省已有各类小学堂272所,学生9332人。
民国元年(1912年),卸任的张建勋离开黑龙江省南归,友好饯别,林传甲有《送张学
使序》云:“回首五年间草创方始,局外者或未谅其艰难,然当事者固不求谅于人也。”张
建勋在黑龙江五年间,共建官办学堂320所,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不辞劳瘁,使各级各类教
育有很大发展,使边塞黑龙江的学风大开,堪称黑龙江近代教育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