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林
王德林,原名王林,字惠民。1875年生,山东沂水人。1895年,鲁南遭灾,不足20岁的
王德林,被迫走上闯关东的道路,来到吉林省密山一带(今黑龙江省密山县)打短工、烧窑
、伐木,后应募为东清铁路筑路工人。
1900年7月,沙俄公然出兵侵入东北,烧杀抢掠,镇压义和团反帝运动。王德林愤于沙俄
暴虐,率领一伙工友投入抗俄斗争。1903年4月,东北义和团被中外反动势力扼杀后,王德林
义军也遭到清朝官府通缉,乃树起“排俄救国,被逼为寇”的义旗,开始了绿林生涯,多次
率“绺子”出入东清路沿线和中俄边境一带,绑洋票,劫列车,攻七站袭九站,专门和俄人
官商作对,从不骚扰百姓,受到吉东八县民众的爱戴。
1907年11月,吉林督军孟恩远派人收抚了这支绿林队伍,编为吉林军第一旅第三营,委
王德林为营长,同时对其抗俄义举倍加赞赏,称其“功惠于国,德泽在民”,故在王林名字
中间加上一“德”字,又以“惠民”为表字,从此他改名为王德林。
王德林所在部队番号几经更换,但其所辖的三营一直未变,当地民众称之为“老三营”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其正式番号为吉林陆军第二十七旅六七六团三营,驻守在吉
会路上的瓮声砬子镇(今明月沟)。
1931年11月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修筑敦化至元宝山一段铁路,派出武装勘测队强行到
瓮声砬子测路,遭到王德林严辞拒绝。武装勘测队毫不理会警告,竟然闯进军事禁区开枪射
击,企图占领山顶炮台。值日班长史志恒毅然下令阻击,击毙日方武装勘测队员2人。汉奸熙
洽唯恐日方怪罪,迫令王德林部移防安图县占洞河,继而派赴榆树、五常一带,镇压义勇军
冯占海部。王德林率领队伍北进途中,突然调头东上,进驻延吉县小城子,毅然宣布脱离熙
洽逆军反正抗日。1932年2月8日,成立了“中国国民救国军”,宣誓就任总司令。吉东一带
的爱国军警、工农群众、青年学生闻风响应,队伍很快发展到千余人。
救国军的成立,与黑龙江马占山部抗日义勇军,吉林李杜部自卫军形成掎角之势,更趁
日军无暇东顾之机,首战攻克敦化县城。接着连下额穆、蛟河两城。嗣后袭宁安,战东京城
,再克敦化,焚毁了日军修筑吉会路的全部路材,打乱了日本修筑吉会路的计划。日本关东
军火急抽调天野旅团、铃木旅团奔袭救国军驻地镜泊湖南湖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救
国军展开了义勇军战史上著名的“镜泊湖连环战”,前后击毙日军300余人,铃木、天野狼狈
遁逃,救国军在战斗中发展至万余人。
1932年4月以后,救国军在东宁设立总司令部,引兵转战吉东地区,相继克复了延吉、珲
春、和龙、敦化、额穆、舒兰、安图、东京城等10余座城镇。时值李顿调查团来东北,王德
林所部救国军在吉东的抗战对日伪统治是极大的震动,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德
林在组织救国军抗日活动中,坚持“不分党派,不论信仰”,一致抗日的进步主张。在他的
救国军中,吸收了许多共产党人参加,共产党员李延禄、周保中等都曾担任救国军的重要职
务。1932年7月1日,国民党南京政府行政院任命李杜代理东北边防副司令长官,王德林为宁
安警备司令,并向他们发出“剿共”密令。王德林既没有接受任职,也未执行“剿共”命令
,却亲自出面制止了另一名救国军头领谋杀共产党人事件,保护了共产党人。
1932年秋,日军出动重兵对绥宁地区进行“讨伐”,救国军终因后援不济而失利。1933
年1月13日,王德林率领卫队撤入苏联境内,余部由代总司令吴义成率领继续坚持战斗。最后
,一部分救国军加入了抗日联军,救国军的不少中下级军官如柴世荣、史忠恒、陈翰章等也
都成为抗联的领导骨干。
1933年5月5日,王德林由苏联回国,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冷遇。1937年“七七”事变后带
病请缨。国民党政府慑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委任他为军事委员会别动队光复军第二路指挥
,却不拨给一兵一弹。王德林奔波于江淮鲁豫各地,招募立志抗日爱国青年,自筹枪马弹药
,艰苦组建了一支民众抗日武装,并同在附近的八路军建立了友好的联系。由于积劳成疾,
旧病复发,未及亲赴前线,便于1938年12月20日与世长辞。终年63岁。
王德林逝世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解放》周刊发表专文悼念,文中说:“在此抗战进
入有利于我和不利于敌的敌我相持新阶段时,丧失这位民族老英雄,实乃我中华民族的一个
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