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林传甲

  林传甲,号奎腾,1877年生。福建闽侯人。祖父林剑秋、父亲林丽生先后在四川、湖北 、湖南做官。6岁丧父。母刘,知书善文,教子有方。林传甲秉承母教,勤慎有恒。及长, 就学于西湖书院,博览群书,经史之外,地理、数学尤为所长。不久,林传甲开始从事教育 。
    1896年创办湖北时务学堂,为湖北民立小学之始。后又相继创办衡州时务学堂、常宁时 务学堂。学识才干受到湖广总督张之洞器重。当时著名学者湘学使吴树梅(勰丞)、柯劭忞 聘他在襄校任教。太守刘若曾,请他创办了辰州中学。在此期间,林传甲目睹清政府的腐败 无能,十分不满,主张改良,并经常发表议论,抨击时弊。戊戌变法失败后,有新党之嫌, 险遭逮捕。
    1902年,回福建参加乡试,考取第一名举人。接着,又去京参加会试,未中。1904年, 经严复推荐,被张百熙聘为京师大学堂文科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并著述《中国文学史》 ,为中国较早的一部文学史著作,海内传诵。同时,还在顺天中学兼课。日俄战争后,林传 甲与吉林翟文选遇于京师,谈论东北边防形势。林传甲对东北地理的熟悉,使翟心服。翟文 选一方面劝林传甲出关,一方面在回来后即向当道推荐。1905年拣选广西知县,曾前往日本 东京考察政治、教育。后来,被广西布政使张鸣歧委办文案,按察使余诚格委办警察学校。 同年,经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奏调,林传甲夫妇从广西赴黑龙江省,先后被委任为文案处帮 办、学务处提调等职。1908年,黑龙江省提学使张建勋委其为学务公所总务科长。是年,黑 龙江巡抚程德全奏请补其为直隶州知州,仍留省补用。翌年,负责编辑《黑龙江官报》。19 11年,学部任其为中央教育会会员;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奏请仍将其留省补用。同年,张建勋 因其办学成绩卓著,报请免补直隶知州,以知府留省补用。1912年,黑龙江省提学使涂凤书 委其为提学司总务兼普通科科长。次年3月,黑龙江省都督兼民政长宋小濂任其为教育司科长 兼教育行政会议长。8月,又兼通俗教育社社长。1914年9月12日,北京政府任其为佥事。19 16年,他离开黑龙江省,周游各地。
    在黑龙江,林传甲专心教育,也是最早创办学堂的人之一。尽管当时“江省地处边陲, 尚骑射而轻文学,风气锢塞,输导颇难”,而林传甲仍不遗余力,“多方劝谕,创办学校, 发展教育”。他对“因贫退学者”,“给资供食”;为了办女学,“赁(齐齐哈尔)城北茅 屋数椽”。虽然这个女学起初仅有3名学生,他也是“雨雪载途往来,教授未曾辍”。由于他 “近十年来,息影龙江,壹意教育”,所以,到“宣统之季,男女生至三万人,传甲力也” 。
    林传甲在黑龙江办学坚持十年写教育日记,成《黑龙江教育日记》一书。书中主张以日 记形式考查教职员,使人人尽职尽责。1915年,为使黑龙江省诸生懂得“读书之法”,又出 版《筹笔轩日记》。林传甲亦注重地方历史的研究与普及。在宣统年间编著的《黑龙江乡土 志》,既是一部通俗的历史读物,又是启蒙教材。此外,还著有《龙江旧闻录》、《龙江进 化录》、《龙江史论》、《黑龙江教育状况》,编有《黑龙江最新地图》、《龙江诗集》、 《龙江唱歌集》、《黑龙江学校概况》、《龙江讲演集》、《龙江客谭》等。这些著述,对 于研究黑龙江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教育,均有重要价值。
    1917年,林传甲看到“日本调查吾国,所编支那省别地志乃次第出版”,认为这不仅是 一种耻辱,而且“益觉外人谋我之急”。于是,在中国地学会发起编《大中华地理志》,并 被推举为总纂。从此,他在“国内多故,人心靡宁”的困境中,仍“发愤遍游环宇,以作成 全国省区志为己任”。他“日日无闲”,先后编纂并出版了浙江、江苏、安徽、福建、京师 、京兆、湖北、直隶、山东、湖南、吉林等地理志。他计划编纂的《大中华地理志》还包括 全国1844个县,每县一册。林传甲亲自编纂了《大中华直隶省易县志》、《察哈尔乡土志》 ,均刊印在《地学》杂志上。
    林传甲编纂《大中华地理志》,得到朝野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在江苏,程德全为其指授 山川地势,黄炎培、沈钧儒、童世亨等同其“共研乡土职业之实用”。《大中华福建省地理 志》得到福建省公署、议会的一致推重。
    1922年1月26日,林传甲故于吉林省教育官署,时年45岁。
    林传甲在湖南、湖北、北京、广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从事教育,创办学校,使“ 后学者多为奖进”,因此,这些地方“尤重林子之学”。
    林传甲除致力教育外,在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著述极为宏富”。因此,当时被 誉为“学界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