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马庶蕃

  马庶蕃,字骥三,号锡侯。1881年生。原籍山东安邱县,后迁至黑龙江省巴彦苏苏西集 厂。幼年就读于私塾,勤奋好学。1904年清廷推行“新政”,废科举,兴学堂。他立志振兴 教育,于1906年考入黑龙江省立初级师范简易科(校址在齐齐哈尔)。毕业后,自1907至19 15年,先后充任高等小学堂长、府视学、省视学、议绅(供提学使司咨询)等职。在长达8年 时间里,精研业务,始终勤奋工作,创办教育,颇有贡献,1916年被选为省教育总会会长, 兼省立师范校长。
    在任教育会长4年间,为发展黑龙江教育事业,特别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含辛茹苦,竭 尽全力。1917年,出席北京政府会议,被推举为议员。回省后,即办公众补习学校。第二年 ,为教育蒙古族子弟,亲任蒙旗学校校长。由于蒙汉语言不同,利用统一的教材,学生难于 领会课文。为解决语言障碍和教材问题,又附设启蒙校,仿其他初等小学课程,酌加满汉翻 译,进行教学。读经时,用满汉语诵习,达斡尔部落儿童受到了启蒙教育。通过一段学习, 儿童初步熟悉一些汉文后,再进入初等小学。他教育蒙古族子弟,煞费苦心,成绩卓著。他 在办蒙旗学校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又倡办鄂伦春学校,以提高鄂族儿童的文化水平。另外, 还在省城齐齐哈尔创设小学校多所。他对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的精神,深得朱庆澜 将军的赏识,1920年擢升为黑龙江省学田局总办。
    自1907年始,他采用两种办法筹措教育经费。一是各县留3000垧荒地作为学田,招佃收 租;二是垧捐,每垧征收400或二三百文,以补充办学支出。马庶蕃接任总办后,亲赴各县, 督办学田。1921年,讷河一带,盗贼充斥,时疫流行,学校瘫痪。马庶蕃不畏辛苦,不惧时 疫,亲到该县督促当地办学田、防瘟疫。几年间,招佃户500余家,开熟地6000余垧。垦务发 展,收入增加,教育随之恢复发展,为此获得三等嘉禾章。
    马庶蕃为人刚正廉洁,光明磊落,忠于职守,竭尽心力。从1907年从事教育事业始,到 1931年止,为发展黑龙江的教育事业倾注了精力和心血,并将心得体会,搜集成卷。著有《 马庶蕃文集》3卷(未付印)。马庶蕃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很大,时人称他为黑龙江省的教育家 。
    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