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山
马占山,字秀芳。祖籍顺天府丰润县(今河北省丰润县)。1885年生于奉天怀德(今属
吉林省)。七八岁起,就给姜家崴子屯大地主姜顺牧马。
1903年12月,因被姜顺诬告盗马,愤而离家出走,在哈拉巴喇山落草为寇。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马占山率领同伙接受怀德县衙的收编,成为地方游击队,负责
维持地方社会秩序。马占山任哨官,驻守怀德县城。1908年,游击队划归清政府直属的正规
部队,移驻昌图。奉天后路统领吴俊陞赏识马占山的枪法、骑术和作战本领,很快调任他为
该部四营中哨哨长。
1913年,吴俊陞部改编为民国中央骑兵第二旅,马占山被任为三团三连少校连长。1918
年,晋升为营长。两年后,随督军吴俊陞到黑龙江赴任,擢升为团长,驻防海伦。1925年,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又提升为东北陆军骑兵第十七师第五旅旅长。1928年,调任黑龙江陆
军步兵第三旅旅长,旋任黑龙江省剿匪司令、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1930年,被派往黑河,
担任警备司令兼三旅旅长,统辖沿江10余县防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相继占领了沈阳、长春、吉林,准备大举
进犯黑龙江。当时,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麟远在北平,省内军政两界群龙无首,主战主和莫衷
一是,人心惶惶,纷纷外逃。日军策动张海鹏逆军北犯,多方寻衅。驻守黑河的马占山于10
月10日临危受命,11日即率步兵李青山团兼程南下,19日夜驰抵省城齐齐哈尔。20日上午,
就任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军事总指挥。
马占山就职后,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不理日军的恫吓,毅然肩负起抗日的重任。
他和副总指挥谢珂一起,决心督率黑龙江军民,于嫩江江畔阻击日军进犯。
嫩江桥(在今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境内)是洮昂铁路线上的一座铁路大桥,南北交通
要冲,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南部的重要门户。因此,它也是日本侵略军入侵黑龙江省的必经
之路。
日军数量众多。在战区,日军先后集结了多门师团的长谷旅团、天野旅团以及朝鲜弘前
混成旅团、南满铁道守备队数大队、旅顺炮兵队、空军等,共3万余人。另外还有汉奸张海鹏
的伪军3个团。装备有相当数量的轰炸机和各种山炮、野炮、重炮等先进武器,以及充足的作
战物资。而抗日军兵力仅有徐宝珍卫队团、步一旅孙鸿裕团、步二旅吴德林团、步三派徐景
德团和骑一旅萨立布团、王克镇团、刘斌团及骑二旅涂全胜团、朱凤阳、周作林团,加上扑
大同炮兵团、兴安屯垦军苑崇谷部,计1.3万余人。兵器上更是无法可比。尽管如此,马占
山对于日军的最后通牒,毫不理会。在黑龙江省党政军绅商各界共商大计的会议上,他拍案
而言:“我是一省长官,守土有责,决不能将黑龙江寸土尺地,让于敌人。我的力量固然不
够,他来欺负我,我已决定与日本拼命,保护我领土,保护我人民。”
江桥抗战从11月4日拂晓起至5日,多门第二师团渡江北犯,血战竟日,敌军伤亡1400余
人,残部逃回南岸。6日,敌新增铃木兵团,倾巢来犯,拼死争得距江桥18里的大兴站,损失
奇重。12、13、14日,多门师团、铃木旅团复遭重创,无力再战,乃向国内乞援。迨东京广
崎混成旅团、朝鲜弘前旅团开到后,17、18两日,日军恃众发起总攻。马占山部终因众寡悬
殊,力尽援绝,不得不主动撤出最后阵地三间房。19日,在杨家屯全歼追敌多门联队400余人
,迫敌不敢再追。马占山率部有计划地退守克山、拜泉、海伦。江桥抗战16天。战斗激烈时
,马占山亲临阵前,指挥若定。
江桥抗战,震惊中外。国内外爱国人士和全国各地学生纷纷通电、汇款支持马占山。教
育家陶行知在《敬赠马占山主席》一诗中,盛赞马占山“神武将军天上来,浩然正气系兴衰
,手抛日球归常轨,十二金牌召不回”。但是,马占山屡发通电,要求国民政府速定决策,
以解危亡,均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日军从11月末到翌年2月初,军事进逼、政治诱降,双管齐下,使困守海伦的马占山处境
日益险恶。1932年2月5日,哈尔滨沦陷。6日,马占山接受汉奸张景惠的游说,同意出席由臧
式毅、熙洽、张景惠和他参加的东北“四巨头会议”,讨论“联省自治问题”。消息传开,
全国人民纷纷谴责马占山为“降将军”。
2月16日,“四巨头”在沈阳举行会议。日本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迫令参加会议的“
四巨头”接受日本事先拟定的制造伪国家计划,马占山抱病不起,未在伪建国方案上签字。
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任命马占山为军政部总长兼黑龙江省省长。马占山从未到军政部就
职。在伪省长任内,拒绝签署出卖“呼海铁路”等3项契约。后来又秘密把军械弹药输往外地
,同时将家属由海伦转移到天津。
1932年4月1日凌晨,马占山以检阅部队为名,率卫队步兵一营、骑兵一营,携带军政两
署关防印信、重要文件和巨款,潜离齐齐哈尔直趋拜泉。3日,会晤李杜、丁超、宫长海、冯
占海、李海青诸部代表,共同制定了攻取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的联合作战计划。7日,经
克山、讷河抵达黑河,遂即通电全国,再举义旗。为此,他联合省内各抗日力量,成立了黑
龙江省抗日救国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他还以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
令的名义发电表示:“与日周旋,虽马革裹尸,亦所不惜。”5月初,他决定联合吉林自卫军
进攻哈尔滨。15日,马占山亲自率军向哈尔滨挺进。不料,程志远叛国投敌,吉林自卫军也
败退富锦、同江。因此,马占山军队在日、伪军重点围攻之下,不得不步步退却。6月1日,
马占山在海伦会见美国、瑞士记者,揭露伪国内幕,阐述抗战经过及其意义。6月3日,海伦
失守。此后,马占山处境愈加困难。7月14日,日军第十四师团和第八师团向马占山发起总攻
击战。马占山被围困在绥棱县罗圈甸子一带,与敌血战3昼夜,伤亡惨重,所剩无几,最终冲
出重重包围,收集残部,潜入大青山。在深山密林中辗转40余天,历尽千辛万苦,脱离险境
,到达龙门。10月、11月间,马占山又与苏炳文合作,谋划攻取齐齐哈尔,均因敌强我弱而
未果。至此,马占山看到自己势单力孤,已不能扭转大局。于是,便经甘南前往海拉尔。12
月4日,由满洲里乘火车退入苏联。
1933年6月,马占山由苏联绕道欧洲回国,抵达上海。不久便上庐山晋见蒋介石请缨,未
遂,乃于1934年8月回到天津寓居。日本驻天津特务机关,几次企图暗杀他,未能得逞。他多
次申请抗日,不被起用。1936年10月,忽然接到蒋介石的电召,准备把他派往内战前线。马
占山赶到西安时,正逢“西安事变”。他向张学良建议“国难关头,勿杀害蒋介石”,并在
张学良、杨虎城发表的《对时局宣言》上签名。张学良委任他为抗日援绥骑兵集团军总指挥
。他立即编组总指挥部,指令所属部队集结,后因张学良被扣,此举亦即终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马占山赴南京请命,直至8月21日才被任为东北挺进军司令
(后改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理东北四省招抚事宜。马占山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赶赴
绥远、大同,把队伍组建起来。之后,配合傅作义抗日,积极参加了绥远保卫战、阴山血战
。
1938年8月下旬,马占山访问延安。在延安各界盛大欢迎晚会上,毛泽东主席致欢迎辞说
:“八年之前红军已与马将军成为抗日同志”、“马将军年逾半百,仍在抗战前线与敌周旋
,这种精神值得全国钦佩”。
1940年5月3日,国民政府委任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占山又被任为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委员、东北保
安副司令长官。但他就任不久,就称病避居北平。
北平解放前夕,他劝告傅作义,认清形势,顺应潮流,不能当千古罪人,力主和平解放
北平。
1950年6月初,毛泽东主席派人电邀马占山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一届二
次会议。马占山因患肺癌,不能行动,未能出席。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终年65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务院
送了挽联和花圈,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亲自送灵,把他安葬在北京西郊万安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