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周天麟

  周天麟,字祉民,别署亚伯。1886年生,滨江(即哈尔滨,一说吉林)人。幼年聪慧, 及长遵父命习医。但他以“医非本志”,改入政界,曾任珲春副都统衙门“学习文案”,晋 升五常荒务委员,后又供职于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历得褒奖。1911年辞官,进入报界,任 上海《新闻报》驻东三省主任记者。
    辛亥革命爆发后,被中国同盟会员推选为黑龙江省支部副干事长,参与响应武昌起义活 动,遭到清朝地方政府的镇压,被迫逃亡俄国。中华民国成立后,回国途经黑河时,经友人 挽留,参与组织、筹建黑河维新报社,主持创办了《爱黑公报》。其时,他深感“江省地处 极边,民务之蔽锢,边务之棘手,实业之废弛,侨民之苦状等种种怵目惊心之事”,急待改 变。不料,报纸刚刚开办,即遭火灾,出版时间仅有3个月。
    1913年4月,国民党黑龙江支部委派周天麟建立黑河分部。4月17日,又创办了《边声报 》(册式旬刊),自任总编辑兼发行人,以“监督政府,代表舆论,巩固共和,筹卫边徼, 开通民智,发展民生”为办报宗旨。但“因困于经费,复于八月停版”。
    两次办报都不成功,于是周天麟回到省城齐齐哈尔,上书黑龙江都督府参谋长朱庆澜, 要求组办东北新闻社,“采访省内外新闻及俄蒙边情”,向国内外报馆提供稿件,并代售外 地报纸,招揽广告。同时,附设阅报部,供无力买报者到社阅报。但申请未被批准。1914年 ,受北平国民党本部委办黑龙江分部,从事党务活动。
    1916年秋,哈尔滨报界因袁世凯垮台而复苏,周天麟被聘为新办的《东亚日报》主笔。 同时,利用新的岗位,开展社会活动,参与举办女子工厂、红十字会,以及编纂《滨江县志 》等。曾因协助奉天红十字会设立哈尔滨病院,获得了张作霖授予的金质徽章。1917年8月, 创办了哈尔滨通讯社,为国内各地报馆供稿,“京沪报社极为欢迎”,订约者达60多家。
    为了支持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1920年,周天麟独立创办了广告公司,出版《广告 大观报》,自任经理兼总编辑。“以提倡商务,阐发工艺,便利交易,买通消息”为宗旨, 每日4开4版,后改为对开4版,期发5000份,免费送阅(外埠只收邮费)。是为哈尔滨第一家 免费中文报纸。不久,附出小型《新民报》,后又接办滨江《商务公报》。
    就在周天麟同时主办《广告大观报》和《商务公报》之际,哈尔滨国人报馆为联络报界 同仁感情,串连组建新闻团体。周天麟被推举为筹备委员。1923年3月11日,哈尔滨第一个国 人新闻团体哈尔滨记者联欢会正式成立。大会选举周天麟为第一任会长,并通过决议:“一 致行动,宣传救国。”
    1924年8月,周天麟就任哈尔滨新办报纸《东三省新闻报》总编辑。其后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