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穆景周

  穆景周,又名穆绍武。1891年生于阿勒楚喀城(今黑龙江省阿城县)。早年就读于哈尔 滨商务学校,毕业后任哈尔滨太古小学、滨江小学教师。1923年2月21日,《哈尔滨晨光》报 创刊,穆景周任该报主笔。在此期间,结识该报义务编辑、中共哈尔滨地方党团组织负责人 陈为人、李震瀛,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从此,他通过编报,积极宣传新文化,传播爱国主义 思想。是年9月,《晨光报》刊登一篇反对张作霖军阀统治的文章,触怒哈尔滨当局,当局将 《晨光报》社查封,并下令通缉报社有关人员,穆景周因而出走山西、四川、上海、北京等 地。
    1926年6月8日,中共北满地委创办《哈尔滨日报》,聘请穆景周为社长,吴丽石(中共 北满地委书记)为总编辑。《哈尔滨日报》创刊后,发表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文章,抨击官 僚政客,反对军阀统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全东北的阴谋。在《副刊》上转载《唯 物史观》等许多进步文章,向读者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
    在办报过程中,穆景周在吴丽石的培养帮助下,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更加靠近中共党组 织,积极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1926年,北伐战争发展到长江流域,浙江各界群众奋起响 应北伐军,提出“打倒孙传芳、打倒张作霖”的口号,《哈尔滨日报》转载上海《申报》报 道的这条新闻,引起滨江警察厅的注意。10月24日,当局以“搞赤化宣传”的罪名,将《哈 尔滨日报》社查封,穆景周等人也遭到通缉。党组织及时将穆景周转移到大连。在大连,经 邓鹤皋(又名邓洁,大连中共党组织负责人)介绍,穆景周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到武汉 进行革命活动。
    1927年6月初,穆景周和邓鹤皋、陈涛等人参加党中央在武汉召开的东北工作会议,会议 决定派邓鹤皋等人去东北建立满洲省委。穆景周和陈涛暂留汉口,等候分配任务。7月初,武 汉局势更加动乱,共产党员已不能公开活动,穆景周和陈涛只好转移到法租界隐蔽。7月23日 ,穆、陈2人奉命去南昌市委报到,8月1日凌晨参加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是日上午穆景周和 陈涛以奉、吉、黑三省代表的身份,参加党中央在江西省政府西花厅举行的各省市、海外代 表联席会议。会后,陈涛去东北,穆景周随军南下,在部队做党务工作。8月中旬,穆景周在 随军去广州途中,与部队失去联系,而后辗转海丰、香港,到了上海。在上海经过章伯钧的 帮助,找到了党组织。9月份,上海党组织将穆景周派回大连。当时,大连党组织由于叛徒出 卖,遭到严重破坏,不能开展工作。上级党组织又决定派穆景周回哈尔滨找吴丽石。穆景周 到哈尔滨后,几经周折,也没找到吴丽石,与党组织断了联系,只好回原籍种地。
    1930年,穆景周在阿城县城里找到当时任县教育局长的老同学胡纯智,胡安排他到绥靖 小学当教员,后改任第一小学教员。穆景周在任教期间,利用讲课的机会,宣传共产主义思 想,团结进步师生。寒假中发动教师向政府请愿,要求提高工资。这一行动被吉林省教育厅 察觉后,于1931年3月下令革去有共产党嫌疑的穆景周职务。革职后,穆景周将家搬到永增源 街里居住,和别人合开了一个杂货铺作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和永增源街里的刘品章,在永增源一带组织起一支抗日义勇军,刘任司令,穆任参谋长, 抗击日本侵略者,安靖地方,保卫家乡。这期间,穆景周虽曾担任过永增源保的副保长、保 长,但在行动上一直受到日伪当局的监视。1933年,伪阿城县警务科以“嫌疑犯”的罪名将 穆景周关押1年之久,后被当地群众和铺商联名保出。1936年,日伪当局把穆景周列为“要视 察人”严加监视。一次,日本人在吉林破获一共产党地下组织时,在“地下工作者名单”中 发现有穆景周的名字,因而又将穆下狱。但他在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日本人什么口供 也未得到,只好将他释放。此后,穆景周又因拒交军马,触怒县日伪当局,再次被捕,1年后 ,经当地群众担保释放。
    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后,中共哈东地委、哈东专员公署于12月决定派穆景周、吴 江等8人,去苇河县接管县政权,穆景周任县长。在接管过程中,穆景周惨遭国民党反动分子 杀害。时年55岁。
    当地人民政府和群众,为纪念这位革命烈士,将穆景周遇害地四棵松屯改名为景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