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仁
吴克仁,字静山,满族。1894年生,吉林宁安(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人。成年后投身军
旅,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炮兵科学习军事。毕业后在皖军服役,直皖战争后加入奉军
。
1927年吴克仁被选送日本陆军炮兵学校,回国后先后任东北炮兵讲武堂炮兵研究班主任
兼炮兵教导队上校队长、东北炮兵第十八团上校团长等职。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时,为改
造东北炮兵,向张学良递呈一份《东北炮兵改造之意见具申》,深受赏识。随后派他赴法国
考察炮兵,归国后任步兵教导队炮兵研究班教育长,晋升为少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当时,驻在沈阳东山嘴子的步兵教导队,奉蒋介石不抵抗
命令撤出沈阳,退入关内,吴克仁任东北炮兵第八旅旅长。1933年初,长城抗战爆发,吴克
仁调任东北陆军第一一七师副师长,归属第六十七军,担任古北口至滦东一线防务。不久,
一一七师师长翁照垣调走,吴克仁接任师长,与友军一一○师共守滦河西岸阵地。5月,该师
六四九团一部在凉水河截获敌弹药车23辆,日军组织重兵反扑。激战中,该团一个排的官兵
壮烈殉难。次日,该师又出动两个连攻入被敌占领的迁安城,官兵们拼死血战,歼敌百余人
。同日,驻抚宁的一个连队,被3000余日军包围,苦战一昼夜,仅生还排长1人,士兵10余人
,余皆殉国。在长城抗战中,一一七师在装备低劣、敌强我弱的不利情况下,不负重托,打
出了国威、军威,受到全国人民的称赞。
1934年春,张学良由欧洲回国,就任武昌行营主任,奉蒋介石严令,抽调和指挥东北军
参加剿共。六十七军也奉命开进鄂豫皖的潢川、商城等地。1935年9月,蒋介石又在西安成立
“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委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六十七军开进陕北,一一
七师驻在洛川和鄜县一带。六十七军在剿共中屡遭重挫,损失1个师1个团。一一○师师长何
立中被击毙,一○七师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被俘。甘泉、延安陷于红军围困之中。接连的挫
折,使张学良开始清醒,准备同红军单独举行罢兵谈判。
1936年2月,以高福源为中介,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代表张学良,同中共代表李克农举行
了洛川会谈,达成互不侵犯、经济通商等口头协定。此时,吴克仁已升任为副军长,他和参
谋长赵镇藩一起,积极支持军长王以哲的联共主张,坚决贯彻执行洛川会谈和延安会谈的决
议,热心帮助红军筹措运送弹药、器材、药品等军用物资,保护红军人员的安全往来,为促
进东北军实现联共主张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王以哲长驻西安,协助张学良处理军机要务。吴克仁率领
六十七军开进陇东平凉地区,与红军一起,共同监视南京亲日派首领何应钦派遣进犯的部队
和胡宗南部队。
1937年2月2日,东北军内一些不顾大局的人,杀害了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制造了分裂
东北军的“二二”事件。消息传来,六十七军官兵纷纷要求杀回西安,为王军长报仇。代理
东北军总指挥于学忠和中共中央代表团周恩来致电吴克仁等将领,请六十七军将士以大局为
重,万勿开来西安,静候事件合理解决。吴克仁坚决执行于学忠和周恩来的指示,晓喻全军
官兵,驻防原地,防范中央军乘隙而入,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二二”事件后,吴克仁接任六十七军军长,晋升中将。按照国民党当局处理西安善后
的议案,六十七军被调往安徽阜阳、涡阳及河南沈邱、界首等地。1937年春,当局又对六十
七军进行了改编,将原来的4个师建制缩编成两个师。为了保存部队实力,保证内部团结,吴
克仁煞费苦心和当局周旋。最后将原一○七师和一一七师合编成一○七师,一○八师和一一
五师合编成一○八师,师下设旅,同时扩大了团的编制,使这支队伍的骨干和实力基本没有
受到损失。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六十七军划归第一战区指挥,受命开进河北沧县增援。官兵们
冒着大雨急行军,及时赶到了子牙河前线,受到第一战区的嘉奖。在姚马渡与以飞机、大炮
为掩护的强敌,鏖战两昼夜,毙伤日军数百人。后来,第一战区电令六十七军向献县转移,
部队未及休整,又兼程赶到献县,担负掩护友军撤退的任务。接着又接到转进邯郸,掩护第
一战区大部队撤退的命令。六十七军连日征战行军,不得喘息,吴克仁却恪守军令,率领疲
惫不堪的部队赶到临洛关,又与敌人展开血战。战斗中,他亲率一队骑兵赶到前沿督阵,鼓
舞士气,奋勇御敌,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但六十七军也付出了重大牺牲。
六十七军自出征沙场,一直被频繁调动,而且总是去打硬仗。全军上下对此议论纷纷,
对第一战区的指挥多有不满。为了部队的出路,吴克仁亲到南京面见蒋介石,汇报华北作战
的情况,要求脱离第一战区,参加上海战役。蒋介石倍加抚慰,称赞六十七军在华北战场的
功绩,同意吴克仁的请求,命六十七军开进上海参战。
1937年10月末,六十七军开赴上海战场。此时,日军3个师团又在杭州湾、金卫一带登陆
,锋芒直指松江。上海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命令六十七军增援松江,务要死守三日,保证上
海右翼的安全。吴克仁率部急行军抢先占领松江后,在松江城组成前线指挥所,以主力置于
松江南北,号召全军官兵拼死一战,务要完成军命。
11月6日,日军一师团向松江城进犯,在城东北与六十七军一○七师展开激战。官兵们同
仇敌忾,不畏牺牲,一役毙伤日军五六百人,师参谋长邓玉琢阵亡,师长金奎壁和两个旅长
负伤,团以下军官伤亡多人。11月7日,日军抽调主力继续猛攻,一○七师迎战失利,日军直
趋苏州河左岸。另有一路日军接近松江城垣。一○八师在城外顽强阻敌,旅长刘启文英勇殉
难,部队伤亡惨重。11月8日,日军三面包围松江城,吴克仁亲自出城督战,把日军死死阻击
在松江城外。当日夜半,鉴于“死守三日”的任务已经完成,吴克仁决定率部突围。他令友
军先撤出城外,自率六十七军余部断后。部队突出松江城后,在城北与敌遭遇,再次展开激
烈战斗。11月9日晨,吴克仁在指挥部队渡河转移时,不幸中弹,落水牺牲。时年43岁。
页码:34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