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马 骏

  马骏,字遹泉,号准台,曾用名马天安、张子良。1895年生于吉林宁古塔(今黑龙江省 宁安县)一个回族贫民家庭。
    1903年入私塾读书,以后入清真两级小学校。少年马骏聪颖好学,学习成绩优良,深得 师生钟爱。1912年,入吉林省立一中读书。1913年在家乡宁安参加过抵制日货斗争。组织“ 回教清真崇俭会”,倡导婚丧礼仪从简,废其陈规陋习。1915年8月,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当 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向北洋军阀政府提出侵略中国的“二十一条”,马骏和周恩来等同学组 织和领导了学校的反帝爱国运动,抨击卖国条约“二十一条”,成为学生运动的中坚力量。 假期,他回到家乡向广大民众揭露帝国主义侵夺中国主权的罪恶阴谋。在清真两级学校向群 众讲演,揭露“二十一条”侵略实质。为省立四中作了题为“中国现代青年学生出路”的讲 演,他说:“青年学生念书求知识,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救中国。”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15所中等以上的学校成立了天津学生联合会,马骏当 选为副会长兼执行部长,参与领导了天津人民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同年6月9日,马骏领导天 津学联举行声援北京学生斗争公民大会,各界民众2万多人参加。马骏在会上号召天津商界罢 市,配合全国的“三罢”斗争。会后马骏作为公民代表率众赴总商会,敦促商会实行罢市。 但不久,刚刚罢市的商会董事迫于政府的压力,贴出了开市的布告。马骏得知后立刻赶往商 会,向商董们陈述罢市理由和意义,在场的人都很受感动,有一个董事却讥讽马骏因无财产 ,才不顾罢市的损失。马骏愤然回答:“现在外交紧迫,一发千钧,国家将亡,哪还能谈到 个人的财产。我在天津固无财产,但我有生命,情愿牺牲,以谢国人。”说完,他向身旁的 柱子撞去,幸被当场的人拦住。在场的商董深为震动,全场起立表示赞成罢市。6月16日,全 国学联在上海成立,马骏作为天津代表到上海参加学联工作。不久返回天津,与周恩来一起 创办《天津学联日刊》。6月下旬,巴黎和约签字日期逼近,天津各界推举马骏为总代表,率 10余人赴京,联合北京学生共30余人到新华门前,向北洋军阀政府请愿。面对总统徐世昌, 马骏严正指出:“你必须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以免丧权辱国。”最后在全国人民的抗议 下,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同年8月,京津学生为声援山东人民斗争,联合发起了请愿行动。在马骏等人的指挥下, 四五千名学生分别在西苑门、新华门、国务院门3处请愿,并在天安门前讲演。请愿开始后第 三天,总统府诱捕了14名学生代表,军警指名捉拿马骏。同学们把马骏藏在人群中,军警就 用皮鞭、枪托殴打学生。马骏挺身而出,对军警说:“我就是马骏。”在军警逮捕他的时候 ,他从容地对大家说:“我们此来,是抱定牺牲决心的。我虽被捕,大家不必恐惧,坚持奋 斗一定会胜利。逮捕一个更会奋起十个、百个、千个爱国者。爱国者是逮不完的。”在狱中 ,马骏和学生代表们继续坚持斗争。迫于舆论压力,反动当局释放了马骏和全部学生代表。 从此马骏被同学们称为“马天安”。同年9月,为进一步研究新思潮,寻求自由解放的道路, 马骏与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等创办了“觉悟社”,是“五四”时期重要社团。
    1920年马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 员之一。入党后,他被派回东北,在宁安、吉林、哈尔滨等地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
    在哈尔滨,他结识了进步青年韩铁声。他向韩介绍了自己搞学运、创办《天津学生联合 会报》以及组织“觉悟社”的情况,使韩铁声很受鼓舞和启发。1922年2月,他们共同创立了 “救国唤醒团”,宣传“五四”运动的新思想,主张“唤醒劳动民众觉悟,共求社会的改造 ”。1923年2月,韩铁声又根据马骏的经验,创办了《哈尔滨晨光》报,马骏利用该报发表文 章,宣传革命,鼓动群众起来斗争。
    1924年,马骏回到家乡宁安县。恰值当地劣绅孙彦卿、何光甲勾结日本人成立了“旭东 伐木公司”和“富宁造纸公司”,出卖镜泊湖一带森林资源,并与日人合谋修筑宁海铁路。 为使国家资源免受掠夺,马骏发动和组织家乡群众展开斗争,并在宁安镇戏园召开斗争大会 。孙彦卿闻讯潜逃,何光甲被群众抓到大会。会场正中贴着一条醒目的标语:“吉林宁古塔 ,有个何光甲,此人是为谁,就是卖国贼!”马骏在会上揭露了他们的阴谋和罪行。会场上 群情激愤,批斗了何光甲。何光甲被迫摘掉了两公司的牌子,修筑铁路的阴谋同时破产,一 场反对卖国贼的斗争胜利了。
    同年9月,马骏到吉林私立毓文中学,担任英文、数学教员,兼作训育主任。他以教员身 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组织秘密的读书会,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学生演出自编新剧《闺 里月》,借古讽今,反对军阀。1925年“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东北,马骏立即组织吉林青 年学生和各界人士开展声援活动,他首先领导毓文中学学生举行罢课,成立了“全省学生联 合会”。继而联合教育界人士组建了“吉林沪案后援会”,马骏当选为会长。通电全国,痛 斥英日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强烈要求政府据理交涉。各校同时编发“沪案专刊”,组织示 威游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声援沪案运动在全省展开,波及哈尔滨等多座大小城市。6月10日, 马骏等人组织了数千人参加的示威游行,《泰东日报》报道说:“数十年来未有如此之大规 模示威运动。”吉林政府对群众示威十分惊恐,急令学校放假。马骏及时引导学生把“五卅 ”运动的精神带回家乡。他还亲自带领毓文中学师生为死难烈士募捐,并把募集的捐款寄往 上海,支援上海工人阶级的斗争。同年11月,马骏受党组织派遣离开吉林毓文中学去苏联莫 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北京市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马骏接受党的指示,秘密从苏联 中山大学回国,就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全力投入重建北京市党组织的工作。正 当他不遗余力地为党工作的时候,不幸于1927年12月3日被捕。被捕后,张作霖曾派人前去劝 降,说“只要你不宣传马列主义,不搞革命,大帅叫你当教育次长”,遭到马骏的痛斥。反 动军阀严刑逼供,马骏坚贞不屈,守口如瓶,没让他们得到任何东西。1928年2月15日,马骏 英勇就义,时年33岁。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马骏被定为烈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北京为马骏举行公祭仪式,并把他的墓从北京 德胜门迁至东城区日坛公园内,修建了烈士陵园。郭沫若在墓碑上亲题:“回族烈士马骏之 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