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光第
韩光第,字斗瞻。1897年生。其先世居奉天金州(今辽宁省金县),清中叶迁至吉林双
城(今黑龙江省双城县)西镶黄旗头屯。父韩英贵,官至旗署佐领,民国初年当选为县议会
议长。
韩光第少时聪颖好学,年9岁,就读外傅。1912年,考入省立警官高等专们学校,每试辄
冠侪辈,喜读史乘。后留学日本,人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习两年。归国后,进中央陆军讲武
堂,不久即转入东三省讲武堂,于1921年4月毕业。此后,分配到吉林,在奉军中任排长、上
尉副官,不久,至奉天任东三省陆军军士教导队步兵科第二连中尉连附、中尉副官、连长等
职,晋级少校。1925年3月,任镇威军(即奉军)第三军第三补充团第三营营长,是年冬改充
第七团中校团附兼领机关枪第一营中校营长。不久,以功擢升镇威军步兵第二十七旅第四十
一团团长。北伐开始后,在北伐军的进逼下,奉军由洛阳撤退,韩光第率全团殿后掩护,使
奉系各军全师而还,因此,深得长官倚重。于是1927年6月,第二十七旅改编为镇威军第二十
四师时,又擢升为少将师长。1928年“东北易帜”后,第二十四师缩编为东北陆军第十七旅
,改授为中将旅长。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后,调驻海拉尔,随即移驻扎赉诺尔。11月16日
,苏军以2个步兵师和1个独立骑兵旅的兵力,4万余人,在三四百门大炮、30余架飞机以及大
批坦克、装甲车的配合下,大举进攻扎赉诺尔和满洲里。韩光第亲临第一线,在秃尾巴山、
三十里小站阵地上与苏军血战两昼夜,终因众寡悬殊、武器陈旧而全旅覆没,阵亡千余人,
扎赉诺尔失守。在11月18日的激战中,韩光第英勇镇定,多处负伤而不退却。18日拂晓,苏
军以坦克、装甲车冲击,韩光第因腹部中弹阵亡,时年33岁。其手下将领亦先后阵亡。
韩光第阵亡后,被南京国民政府追认晋升为上将。次年,于双城举行国葬,其墓地牌坊
上有蒋介石、张学良等为之题词(陵墓毁于1959年)。东北当局还印行《韩旅长斗瞻遗迹》
一书,书中张学良作序,张作相、万福麟、臧式毅、刘哲、莫德惠等东北军政要员均有题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