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张锡武

  张锡武,约于1899年前后出生于双龙城(现黑龙江省望奎县)。青年时代投身绿林,报 号“天照应”,活动在青冈、望奎、木兰、安达一带,渐而形成一股势力,成为黑龙江地面 颇有名气的绿林首领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被地方收编,委以黑龙江省步兵第二 旅中尉排长之职。不久因事被羁押在省城齐齐哈尔监狱。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进犯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代理省主席马占山为动员各 方面的抗日、力量,又素知张锡武刚勇善战,亲到狱中将其释放,嘱其随同另1名被羁押在狱 的绿林好汉李海青出狱招集旧部,组织民众,投身抗日救国事业。张锡武返乡后,联络旧部 ,申明抗日救国宗旨,很快集起一支队伍,同李海青部合编成别动队,受委别动队副队长, 参加了著名的江桥抗战。
    在江桥抗战中,因其抗日坚决,勇敢善战,受到马占山的器重,加委为旅长。马占山接 任伪黑龙江省长之后,张锡武随军进驻省城。1932年3月,马占山决计再揭义旗抗日。行动前 召李海青、张锡武2人,密嘱其伪装对马不满,率部“哗变”,去投熙洽,寻机劫持伪满执政 溥仪,向全世界揭露日本侵略者炮制伪满洲国的阴谋。李、张按照马占山的密嘱,率部“反 ”出省城后南下,照会熙洽表示“归服”。但熙洽深知李、张的为人,唯恐其中有诈,婉言 拒绝纳降,同时出兵阻拦李、张部队的进路。李、张见打进敌人堡垒、劫持溥仪的计划无法 实施,索性公开打出“东北民众自卫军”的旗号,由李海青任总司令,张锡武任副司令,率 部向扶余进击。准备以此为据点,伺机向伪京城新京(今长春)进逼。3月中旬,李、张部克 下扶余城。远近民众,绿林武装,纷纷来投,队伍增至1.3万余人,接着,引兵进攻仅距新 京不足60里的农安城。日伪当局十分惶恐,出动重兵和飞机死守农安。因农安久攻不下,李 、张二人复率部北上,一路连克肇源、肇州、肇东3城,击毙伪肇东县长程汝霖,军威大振。
    5月,李、张率部逼近哈尔滨附近的对青山、满沟一带,有力地策应了吉、黑两省义勇军 反攻哈尔滨的战事。是役后,李、张率部转进兰西,在这里接受了马占山的检阅。马遂将这 支部队改编为黑龙江省抗日救国义勇军第三军,委李海青为军长,张锡武为副军长,并令2人 在中东路、洮昂路沿线,配合友军开展游击战争,伺机收复省城齐齐哈尔。按照马占山的部 署,李、张2人分兵两路,张锡武所率一部南进,联络大赉一带的友军,破坏洮昂路的敌军运 输,袭扰沿线敌军据点,取得一些战果。
    8月以后,张锡武所部参加了黑龙江省义勇军为反攻齐齐哈尔而进行的扫外围的军事行动 ,先后在昂昂溪、安达等地作战。9月上旬,各部义勇军开始向齐齐哈尔外围进击,张锡武在 历次战斗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冬季,日伪军出动重兵,对黑龙江省义勇军进行了残酷的围剿。各部义军转战连年 ,械弹两亏,终在强敌的围剿下相继失败。马占山不得已退入苏联境内,李海青也率部队辗 转撤往热河。张锡武执意不肯进关,收集旧部转进山区,继续战斗在抗日第一线。
    1933年1月,张锡武所部在肇州附近被数倍之敌包围,激战中张锡武的战马中弹,情势十 分危急。他沉着指挥所部应战,终于化险为夷,摆脱了敌人的包围。此后,张锡武率领一支 队伍坚持抗击侵略者,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队伍也由小变大,最盛时拥众2000余人。但 是,由于黑龙江省武装抗日活动呈现低潮,张锡武部的活动也愈益艰难。1933年秋,张锡武 率部攻打安达车站,日伪军出动3个旅和6架飞机将张部包围。张锡武率部死命杀出,部队损 失大半。
    在艰苦境遇中,张锡武始终没有放弃抗日,勉励部下“宁作战死鬼,不当亡国奴”。19 34年10月中旬,他的部队又在肇东附近被数倍日伪军包围,损失惨重。张锡武仅率10余人脱 险。当时下江地区民众抗日斗争正在兴起,他决计转进下江,再图大举。途中因敌人设卡堵 截,于是遣散部下,约定在下江的通河、汤原一带集结。张锡武安置好部下后,只身登车赴 满洲里,准备从那里折路赴室韦。当火车抵比干车站时,被车上的宪兵发现,被捕押至齐齐 哈尔伪陆军监狱。日伪当局软硬兼施,劝诱张锡武招供,以网尽散在民间的抗日力量。张锡 武在敌人的利诱、酷刑下,毫不动摇,从容就义,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时年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