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瀛
李震瀛,原名李宝森,曾用名李坦之、骆森。天津人。
“五四”时期就读天津南开中学,1919年9月加入天津“觉悟社”。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
久,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往上海,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部机关报《劳动
周刊》编辑,为周刊撰写了许多重要文章。1922年7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查封,《劳动
周刊》也被勒令停刊,劳动组合书记部迁往北京。李震瀛被派往河南郑州,领导京汉铁路工
人运动,任京汉铁路总工会秘书长。1923年2月7日,李震瀛参与和领导了著名的京汉铁路工
人大罢工。“二七”大罢工后,他离开郑州到北京。
1923年3月,李震瀛和陈为人受中共北京区委派遣,到哈尔滨开展党团工作。李震瀛化名
骆森、陈为人化名陈涛进入《哈尔滨晨光》报社工作,以记者身份广泛接触社会各界,开展
革命宣传,发展党团组织。他们在青年中先后发展团员5人。1923年7月,成立社会主义青年
团哈尔滨支部。同年10月,成立中共哈尔滨组,有党团员9人。哈尔滨组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党
组织。
在此期间,李震瀛和陈为人委托韩铁声呈报创办的哈尔滨通讯社,于1923年9月16日成立
。李震瀛为通讯社新闻主任。哈尔滨通讯社是共产党人在哈尔滨开设的第一家新闻通讯社。
李震瀛和陈为人以通讯社为据点,吸引和团结一批进步青年,建立了党团组织,扩大了党的
政治影响。不久,李震瀛和陈为人通过韩铁声的关系又成立了“东三省哈尔滨青年学院”。
李震瀛白天为通讯社采访编稿,晚间在哈尔滨青年学院授课,帮助青年提高文化水准,同时
,进行革命思想宣传教育,培养了一批青年运动的骨干力量。1923年12月,李震瀛离开
哈尔滨回上海途中到大连。在大连通过《泰东日报》记者刘恂躬夫妇介绍,以记者身份深入
学校和一些进步组织中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工人运动骨干。其中大连中华青年会干事杨志
云、沙河口工会会长傅景阳、《泰东日报》社印刷工人关向应、赵悟尘等,都成为大连地区
工人运动的中坚力量。1924年1月初,李震瀛返回上海。不久,受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派遣
,再次到大连,以英语教员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4月下旬回到上海,在中国共产党中
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第52—54期发表题为《东三省实情分析》一文,介绍了东北地区民
众、政治、经济、文化的情况。
1924年末,李震瀛到郑州,负责陇海、京汉铁路工运工作,全面负责河南省总工会筹备
工作。1925年9月18日,河南省总工会成立。李震瀛在成立大会上宣读了贺词。同年10月,中
共豫陕区委成立,当选区委委员兼任河南省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1926年初,李震瀛到上海
,在上海总工会工作,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之一。
1927年4月,李震瀛出席中共五大,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和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1927年
8月,出席中共中央“八七”会议,被选为中共中央工委委员。
1927年10月中旬,李震瀛和向忠发率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庆祝十月革命10周年活动
,担任代表团主席团秘书职务。之后,他与向忠发、江浩3人前往德国、比利时出席反对帝国
主义大同盟理事会扩大会议。返回莫斯科后,1928年2月又与向忠发组成中共代表团,出席了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期间,参与了由联共(布)代表团斯大林、布哈林和中共
代表团共同提出的《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起草工作。接着与苏兆征、邓中夏等组成中国
工人代表团,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李震瀛任代表团主席团
秘书长。1928年5月回到上海。1929年11月,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会组织部长。1930年8月
,中共长江局总行动委员会成立,李震瀛当选为委员兼任中共武汉市市委委员。
1931年1月,李震瀛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会议期间,参加了以罗章龙为
首的“反对四中全会代表团”的会议,并被派往香港进行分裂党的活动,遭到中共广东省委
的拒绝。同年7月,被中共中央开除出党。不久,李震瀛在上海被捕,未有叛党行为。1931年
末或1932年初,取保释放,回到天津,在敦庆隆绸缎庄当店员。以后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