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李学福

  李学福,原名李学万,别名李葆满。朝鲜族。1902年1月生于吉林延吉老虎山屯。1915年 全家迁至吉林省饶河县(今黑龙江省饶河县)大佳河,后又迁到三义屯。父母早亡,家境贫 困,中途辍学在家种地。后被群众推举当了屯长。他会说流利的汉语,又济困扶危,在汉族 与朝鲜族群众中有很高威信。
    1930年李学福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军政训练班,并以屯长的合法身份,联络当地各阶层 人士投身反日活动。1932年春,三义屯各族村民在李学福的领导下,举行了反日集会,几百 人到饶河县城进行反日游行示威。1933年春,李学福被选为饶河反日会总会干事、会长。同 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8月,饶河反日总会遭到敌人破坏,李学福被捕入狱。一天傍晚,李学福等被押赴 刑场。押送他们的伪军当中,有李学福的磕头弟兄,暗示李学福趁机逃跑。当走到荒野时, 李学福急中生智,跳进水泡子得以逃回游击队驻地大叶子沟。李学福从此正式参加了游击队 ,负责部队给养工作。当时,饶河反日游击队正处于初建时期,武器装备很差,粮食和服装 也时有短缺。李学福带领队员宣传动员群众把枪支、钱款和衣物捐献给游击队。饶河反日游 击队开始建立时,朝鲜族占多数,李学福注重加强朝鲜族与汉族队员之间的团结,经常教育 战士:“日本帝国主义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我们必须紧密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 者,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为了联合各种抗日武装,加强反日武装统一战线,游击队派李学福为外交委员,同当地 的东北国民救国军高玉山部交涉有关联合事宜。由于得到该部第一旅参谋长、共产党员王惠 卿的支持,双方达成协议,接受游击队加入救国军,改编为第一旅特务营,保持独立活动的 权力。1934年2月,敌人加紧“讨伐”,高玉山准备过界去苏联。饶河地区抗日部队大部溃散 ,特务营改为饶河反日游击大队。同年7月,大队长张文偕牺牲后,李学福接任大队长职务。
    饶河反日游击大队活跃在饶河、虎林、宝清、富锦、同江等县的抗日游击区,并在暴马 顶子、大旗杆、十八垧地、大叶子沟等地创建了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5年初,李学福利用滑雪队行动迅速的特点,袭击敌人,发展壮大自己。仅1月份就毙 伤来犯的日军“讨伐队”百余人。
    1935年9月,饶河反日游击大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李学福任团长。1 936年4月,第四团扩编为第二师,李学福任二师副师长兼四团团长。同年11月第二师扩编为 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下辖三个师,李学福任二师师长。1937年春,任第七军新编一师师长 。
    为了开辟新游击区,李学福率领一师600余人远征到富锦、同江县境内。并与当地抗日武 装山林队联合成立了“联合反日军指挥部”。在富锦一带又创建了10余处临时游击根据地。
    1938年1月,李学福接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
    同年夏,李学福患半身不遂症,中共党组织送他到苏联去治疗,终因病情严重,医治无 效,于1938年8月8日逝世。时年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