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杰
夏云杰,1903年生,山东省沂水县四十里铺金厂庄人。
1926年3月全家逃荒到黑龙江省汤原县。先在县城做小生意,一年后迁往太平川务农。农
闲季节到黑河金矿做零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夏云杰受到中共汤原县委宣传队反日爱国宣传的启发,激
起强烈的爱国热忱。从此,经常与知心的工友,一起探索抗日救国的真理,并逐渐与中共地
下党员有了接触,参加过非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1932年11月,夏云杰经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冯仲云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8月
,当选为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委员,负责军事工作。他主动联合当地五六股义勇军,组建了东
北民众反日义勇军。在攻破汤原县城之后,由于执行了改编而不是联合的“左”倾政策,致
使这支队伍逐渐削弱,终于瓦解。10月4日夜,汤原中心县委遭到敌人的破坏,除夏云杰外,
县委委员全部被捕。汤原城内,一片白色恐怖。妻子劝他暂避风险,他说:“越是在党处于
困难的时刻,越要经受住严峻的考验。”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担起县委的领导重负
。一面恢复全县党的组织,一面调集40余名青年党员,继续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游击队。他们
从敌人手中夺取武器,武装自己。经过艰苦斗争,到11月末,汤原民众反日游击队终于重建
起来。夏云杰派戴鸿宾、宋瀛州为正、副队长。同时,在太平川、蔡家屯、田家屯、长发屯
等地建立与整顿了抗日救国会组织,发展了会员,为创建汤原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初步基础。
1934年2月,汤原游击队与格节河刘纪三金矿护矿队建立了同盟关系。4月,两支部队联
合进兵太平川,开辟了游击区。同年5、6月间,又联合冯治纲的“文武”队,连续袭击了鹤
立农场、太平川警察分驻所、反动地主盘踞的二道岗连环窑,镇压了投日汉奸,缴获步枪数
10余支。战斗的胜利鼓舞了群众的抗日斗志。夏云杰认真执行全民反日统一战线政策,受到
各界人士的拥护。太平川的知名人士刘显(刘铁石)、爱国的地主黄有、自卫团团长张传福
,先后抛舍家业,自带枪马,投奔了夏云杰部队。
1934年10月,夏云杰就任改名后的汤原民众反日游击总队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戴鸿宾
为总队长。总队下辖4个中队,140余人。年末,队伍扩大到400余人,成为震撼松花江下游地
区的一支抗日劲旅。次年9月,夏云杰、戴鸿宾率队智取太平川警察署,俘获署长林青。攻占
了反动地主乔玉柱、耿子修的土围子,收缴了自卫团武装,向贫苦农民散发了反动地主的浮
财。从此,汤原中心县委把太平川建设成抗日根据地。这一经验曾被县委推广到汤原全县。
1936年1月中旬,汤原游击总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夏云杰任军长。张寿篯(
李兆麟)为代理政治部主任。军部直属4个团,部队发展到千余人。同年6月,扩编成8个团。
9月,六军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夏云杰仍任军长,并当选为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委员。
抗联六军在夏云杰率领下,转战于小兴安岭的深山密林,驰骋于辽阔的三江平原,到处抗击
日本侵略者,有力地推动了三江人民的抗日斗争。
同年11月,根据六军党委会决议,在黑金河集结兵力,筹备给养,避开敌人正面进攻,
远征嘉荫。21日,夏云杰随警卫连,途经丁大干屯时,遭到汤原伪治安队的突然袭击,身负
重伤,抢救无效,26日以身殉国。时年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