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慧英
韩慧英,女,化名王英。1903年9月出生于直隶省(今河北省)高邑县。6岁丧母,一直
与经营小商的父亲生活。
1909年,韩慧英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读书,后考入保定师范学校。在校期间,
学习成绩优异,思想进步,曾因带头剪短发被学校勒令退学,全校师生为此闹了学潮,校方
被迫收回成命。不久,校内出现了《新青年》、《向导》、《独秀文摘》等进步刊物,她如
饥似渴地研读,受到启发,开始向往革命。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韩慧英毅然加入学
生游行队伍,高呼反帝口号,同反动当局进行斗争。由于她在这场斗争中表现坚决、勇敢,
同年6月,学校中共地下组织吸收她为中共党员。入党后,在学生中间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做
了大量工作。
1926年2月,韩慧英从师范学校毕业,由中共北方局派到陕北榆林,以教书为掩护,从事
妇运工作。1927年2月,回到北京。在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工作,负责文印管理,会议记录和北
方局的联络。1927年4月,反动当局搜查苏联驻中国领事馆,李大钊等共产党员被捕,北方区
委被破坏,北京地委的人员、文件转移后,留下韩慧英等人观察动向。不久,李大钊等人被
害,市委转移到天津,代替中共北方局的工作,韩慧英随市委机关到了天津。这时韩慧英同
陈为人结为夫妇。
1927年7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召
开了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了加强东北地区工作
,决定派陈为人赴东北,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组建满洲省委,统一东北地区党的领
导,韩慧英随陈为人一起北上,赴东北开辟工作。
1927年10月,中共满洲省委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共满洲
省委临时委员会,陈为人为省委书记,韩慧英任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兼做满洲省委机关工作
。会议决定省委机关设在奉天,以陈为人和韩慧英的家庭为掩护。陈为人乔装为英美烟草公
司买办,韩慧英为小学教员。为了工作方便,还雇了位老妇作佣人,组成了一个表面上看很
富裕的家庭。
白天,韩慧英和满洲省委机关的女干部张光奇外出教书,晚间佣人睡下后,她俩就开始
了紧张的工作,经常到深夜。除了抄写省委文件,还将陈为人摘录的中共中央《布尔什维克
》刊物以及湖南、上海等地中共组织刊物中的一些资料汇编起来,刻写油印成《工农兵》小
册子分发出去。此外,还负责分发各地党组织的活动经费。
韩慧英工作踏实肯干,对人和蔼可亲,和她一起工作的人都亲切地称她韩大姐。她关心
干部的成长,尤其是妇女干部,经常帮助她们学习文化,学习革命理论,启发大家的觉悟。
如关碧云(李芳)、李玉兰等都直接得到过她的帮助。关碧云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还深深怀
念这位受人尊敬的韩大姐。
1929年2月,韩慧英随陈为人调上海,任中共中央交通员。1932年同陈为人一起负责中央
文库工作。1935年2月的一天,韩慧英去上级机关送文件及党的经费预决算材料时,因这个机
关遭破坏,她不幸被捕,就在军警要将她带走时,她急中生智,乘机将身上的文件和预决算
材料扔进屋角的废纸堆里,保住了党的机密,也给自己争取出狱创造了条件。
1936年1月,韩慧英经党组织多方营救获释。出狱后,韩慧英不顾身体的虚弱,立即投入
了紧张的工作。
1937年3月,陈为人因工作积劳成疾,病逝在上海。当时上海局势紧张,韩慧英带着3个
幼小的孩子无法在上海继续活动,经中共组织批准将孩子送回陈为人的家乡湖南省江华县。
在路上颠沛流离,韩慧英和孩子都生了脓疮。两个月后,才好了起来。韩慧英病愈回上海找
党组织接受任务时,因上海发生“八·一三”事变,党组织大部分转移,与党失去了联系。
几经周折,于1938年5月,终于在长沙找到了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毛达恂。经组织介绍到长沙
难民妇女救济工厂工作。同年11月,中共组织决定派韩慧英回江华县。然而,她到江华后,
几次试图与当地党组织接头联系,都没有如愿,她再一次与党失去了联系。
韩慧英虽然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她没有终止过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她向青年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揭露日本的侵华罪行。她组织妇女
在沱江创办了纺织、绣花生产合作社,在群众中通过演戏、捐款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
解放战争时期,韩慧英在县立师范学校任教导主任。1949年中共广西桂东地下组织派人
到江华地区开展革命活动,韩慧英积极掩护并向党组织负责人请求恢复党籍,她参与组织湘
南人民翻身团、江华和平解放委员会、地下农民协会等活动。在为促成和平解放江华县的工
作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江华县解放后,韩慧英积极协助南下工作队建立人民政府,参加政府工作。于1950年提
出申请,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月至1953年12月,她任江华县人民委员会文教科副科
长、科长;1954年1月至1957年10月,任中共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员会党训班副主任;1957年1
0月至1958年3月,任江华县文教部副部长;1958年3月至1960年10月,任中共江华县委宣传部
副部长;1960年10月调衡阳专署任教育科副科长;1962年11月,任零陵专署教育科副科长,
1964年退休后去长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她被诬为“叛徒”,倍受摧残,1968年不幸
含冤病逝。终年65岁。
1986年9月18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恢复韩慧英1937年6月至1950年12月期间的党
龄,确定其入党时间为1925年6月。1987年4月18日,湖南省委老干部局决定将韩慧英的骨灰
安放到长沙革命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