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陈荣久

  陈荣久,1904年生于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三家子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 贫寒,仅念二三年书,辍学务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陈荣久在东北军二十一旅骑兵二营七连当兵。“九·一八 ”事变发生后,七连连长企图投敌,陈荣久在士兵们的支持下,缴了连长的枪,带领全连士 兵,举义抗日。翌年2月,他率全连加入王德林领导的中国国民救国军,被编为新编第五连, 任连长。五连在他的率领下,在宁安、海林、穆棱等地多次与日伪军作战。1933年1月,救国 军与敌人作战失利,队伍溃散。当时,他对士兵们说:“我们决不投降,也不过界(指苏境 ),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坚决抗日到底!”他的主张得到全连士兵的支持。同年2月,他率队 在宁安参加了以李延禄为首的抗日救国游击军。
    陈荣久在抗日救国游击军里担任军部副官。在宁安一带,曾参加和指挥了二道河子、东 京城、马莲河等战斗。1933年6月,随游击军转战密山地区。他协助军部领导,向各小股抗日 部队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武装统一战线政策,扩大抗日武装。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作 战英勇,联系群众。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游击军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 四军时,陈荣久仍任军部副官。1934年初,李延禄进关求援,部队的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由 陈荣久和杨泰和负责。他和杨泰和紧密配合,整训队伍,提高战斗力,并率队在平阳镇、向 阳等地多次击退敌人进攻,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同年7月,李延禄返回部队后,陈荣久被中 共组织派往苏联,在东方大学学习。临行前,他向党组织和军部领导表示:“我能力有限, 对革命贡献太少。我一定学好革命理论,提高本领,将来回国继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 斗到底,用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1936年7月,陈荣久从苏联回国,被党组织派到虎饶地区,担任下江特委委员。同年11月 15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他担任军长兼第一师师长 。七军在宣言里指出:“在日本侵略者的‘各个击破’、‘归大屯’的毒辣政策面前,各抗 日部队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不分民族、性别、籍贯、党派、职业、信仰,不管过去有任 何敌对行为、任何旧仇宿怨,只要是不愿意当亡国奴,都要紧密团结,共同为驱逐残暴的日 本侵略者,为收复东北失地而努力战斗。”七军成立初期,由于领导干部中存在派别活动, 奸细分子在队内挑拨离间,破坏抗日武装统一战线,使七军的发展和战斗力一度受到影响。 他果断地清除了内奸,耐心地教育指战员,消除误解,整顿军纪。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增加 了内部团结,巩固了抗日武装统一战线,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1937年初,日伪军在叛徒的引领下,袭击了七军军部后方驻地饶河县石头卧子,军部被 迫转移到文登岗附近。同年3月5日,陈荣久为了会见几支统战部队的首领,率150多名战士来 到饶河西北大顶山北部天津班。由于叛徒罗英告秘,饶河县日本参事官大穗元雄带百余名日 军和伪军警察突袭天津班,陈荣久指挥部队仓促迎敌,战士们在他的指挥下,击溃敌人多次 进攻。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敌人已开始溃散。这时饶河县警察大队长苑福堂又率200多名 伪军从背后冲来。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他指挥战士与敌人英勇战斗到下午6时许,击毙日军 大穗元雄等30余人,伤10余人,毙伤伪军警几十人,终于使部队突围安全转移。在掩护部队 转移时,陈荣久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