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罗登贤

  罗登贤,原名罗举,化名光生、达平、何永生。广东南海人。1905年出生于南庄区紫洞 乡隔巷村一个贫苦人家,3岁丧父,只读过两年私塾。母亲去世后,同弟弟一起,被姐姐接到 香港,又读两年小学。
    1915年,罗登贤因生活所迫停学,到香港太古造船厂当学徒工。四年学徒期满又当钳工 六年。这期间他饱尝帝国主义压迫和资本家剥削之苦。1922年,参加了香港各行业工人举行 的总同盟罢工运动。之后,被推举为香港金属业工会领导人之一。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五卅惨案后,为支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6月19日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省港大罢工。罗登 贤参加了这次大罢工的领导工作,带领罢工海员和金属业工人离开香港去广州,参加反帝示 威大游行。英、法、葡等国侵略者武装镇压示威群众,制造沙基惨案后,根据省港罢工委员 会决定,发动香港机工、金属业工人参加纠察队,武装封锁了香港和沙面租界。1926年4月, 在广州召开的香港金属业总工会成立大会上,被任为总工会党团书记。同年10月,中共香港 支部改为香港市委,被选为市委常委,负责领导工运工作。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 命政变。在白色恐怖形势下,他不断往来于广州香港间,从事秘密工作。4月22日中共广州市 委成立,当选为市委委员。10月又当选为广东省委委员。12月参加了张太雷、叶挺、叶剑英 等领导的广州起义。
    1928年初,中共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扩大会议,他被选为省委常委。不久,被调到上海 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和罗迈(李维汉)一起领导工人运动。同年6月,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 大会召开,年仅23岁的罗登贤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 高级领导人中工人出身的最年轻的干部之一。
    1929年6月,罗登贤参加了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的六届二中全会,并在会后代表党中央向 广东省委传达了会议精神。同年11月9日,他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第五次劳动大会上,被任命为 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党团书记,继续领导全国工运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兼任中共中 央组织部副部长,协助周恩来工作。这年冬,他代表中央参加了广东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会后,中央任命他为广东省委书记。1930年春,与广东省委是一套干部的中共南方局成立, 罗登贤兼任南方局书记。
    他在任广东省委书记期间,积极领导广东的工人运动。为使工人不能被无缘由地解雇, 并增加工资、减少负担,做了许多努力。他还主持创办了《香港小日报》、《南方红旗》等 报刊,并以此为阵地,交流工人运动情况,反映工人呼声,从而推动了南方局所属各地工人 运动的开展。
    1931年1月7日,罗登贤以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身份,参加了中共中央六届四中 全会(扩大),为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会后,被留在中央(上海)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 长。担任这个职务后,他组织和领导工人起来反对国民党颁布的旨在禁止工人罢工、不准反 帝反封建的“工会法”、“工厂法”,揭露国民党在上海成立的市总工会是“老爷工会”、 “老板工会”、“国民党反动派工会”,使这个工会在工人中陷于孤立,国民党企图阻止工 人运动的梦想没能得逞。
    罗登贤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工作,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做了许多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工人运动的先驱之一。
    1931年春,罗登贤被中共中央派往东北工作。他以中共中央驻满洲省委代表身份,到沈 阳协助省委工作,贯彻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同时解决东北党内罗章龙派别制造分裂问题。“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罗登贤和省委领导同志一起分析当时的形势和事变性质,于9月19日 、9月21日连续发表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占满洲的宣言和决议,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略罪行和国民党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及其卖国实质,号召广大民众组织起来,反对日本 帝国主义的侵略。11月,中共满洲省委机关因叛徒出卖被破坏后,中央立即任命罗登贤为中 共满洲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直接领导东北的抗日斗争。
    1932年初,根据中央指示,满洲省委机关从沈阳迁到哈尔滨。在哈尔滨,罗登贤主持召 开了北满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会上,他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后几个月的形势,指出“日 本帝国主义悍然入侵我国东北,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出卖东北大好河山,我们中 国共产党人一定与东北人民同患难,共生死,争取东北人民的解放”,“敌人在哪儿蹂躏我 们同胞,我们共产党人就在哪儿和人民一起与敌人抗争”。并提出“党内不许有任何人提出 离开东北的要求,谁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那就是恐惧动摇分子,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的这些指示,坚定了东北共产党人为祖国为东北人民的解放事业抗日到底的决心。
    为了加强对东北抗日斗争的领导,罗登贤指示满洲省委成员积极整顿各地党的组织,除 设有东满特委、哈尔滨市委、奉天特委外,还直接领导磐石、海龙中心县委、伊通县委以及 饶河、汤原、珠河、宁安中心县委等组织的抗日工作。他和省委在东北工人和农民中广泛地 进行反日爱国宣传,组建反日会,并领导他们以罢工、罢课、罢市、反日大示威、武装暴动 等形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在组织和发动东北人民开展反日斗争中,罗登贤将支持和帮助东北各地义勇军的抗日斗 争,确定为满洲省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针对“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出现的大规模 抗日义勇军自发开展斗争的情况,罗登贤和满洲省委采取派党员去加强领导或者派有经验的 党员加入义勇军,去做兵运工作等措施,支持、帮助抗日义勇军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这 期间,仅在吉林抗日救国军中就先后派有李延禄、胡泽民、孟径清、金大伦、周保中等开展 抗日工作,并担任一定领导职务。抗日义勇军的兴起与坚强斗争,打击了日寇的气焰,延缓 了日寇迅速侵占东北的计划,鼓舞了东北人民抗日救国的信心。
    1931年10月21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月报》刊登了周恩来的文章《日本帝国 主义占领满洲与我党的当前任务》。文章号召东北党要组织武装抗日,在东北必须发动民族 革命战争来反对日寇,驱逐日寇出东北;必须发动群众,组织反日团体等。刊物于1932年初 传到东北后,罗登贤立刻组织满洲省委成员进行认真学习。通过学习使要取得抗日战争的彻 底胜利,光靠义勇军不行,必须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明确 和升华。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精神,罗登贤和满洲省委其他同志一起,起草了《抗日救国武装人民 群众进行游击战争》的文件,提出党组织必须积极发动群众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才 能取得抗日救国的彻底胜利。同时还要联合其他一切抗日力量,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为了 贯彻执行文件精神,罗登贤和满洲省委先后派了一大批优秀党员,如杨君武、杨林、杨靖宇 到南满,童长荣到东满,赵尚志、冯仲云到北满,周保中到吉东开展工作,与当地党组织一 起创建抗日游击队,并在反日斗争中使党的武装力量迅速壮大。在南满地区,创建了磐石工 农义勇军,其后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在东满地区,创建了延吉、和龙、珲春、汪 清等反日游击队,后来发展成抗日联军第二军。在北满和吉东地区,创建了巴彦、海伦、珠 河、汤原、饶河、密山、宁安等多支游击队和反日同盟军、救国游击军,后来发展壮大成为 抗日联军第三、四、五、六、七军。
    罗登贤是“九·一八”事变后,把满洲省委工作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组建起党领导 的抗日武装的主要创建人。因此,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发表的《八一宣言》写上了他的名字 ,把他在抗日救国中的功绩载入史册。
    1932年6月24日,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在上海召开了北方各省省委代表联席会议。由于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当时在中央占据统治地位,满洲省委代表在大会上对形势正确分析的意见 未被采纳,反而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和“满洲特殊论”的莫须有罪名。博古等认为,罗 登贤在东北贯彻他们的错误政策不力,于7月间撤销了他的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 员和满洲省委书记职务,并于12月将他调到上海,分配他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执行局书记 。
    罗登贤虽遭到错误打击,但仍继续为党积极工作,从事工运。1933年3月28日,罗登贤在 上海英租界山西路五福弄9号参加全国海员工人会议时,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
    被捕后,罗登贤在敌人的审判法庭上,面对特务的诬告和法官捏造的罪名,用自己的革 命行为,义正辞严地予以驳斥。在监狱里,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拷打,没有摧毁他的革命意 志,而是更炼就了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铮铮铁骨。
    国民党对抗日爱国志士的迫害,引起各界进步人士的极大愤慨。他们为营救罗登贤等被 捕同志,做了许多工作。宋庆龄于4月1日在上海发表了《告中国人民书》,号召各界人士立 即行动起来保护被捕的革命者。4月5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临时中央又派代表宋庆龄、杨杏 佛赴南京营救罗登贤等,并到南京警备司令部监狱去探望罗登贤。此时的罗登贤被折磨得遍 体伤痕,血肉糜烂,但他仍挺直胸膛,坚定地说:“我将永远忠于中国民族与无产阶级,他 们能打死我,决不能屈服我。”
    1933年8月29日凌晨,敌人决定秘密杀害罗登贤,将其押赴南京雨花台。临刑前,敌人问 他有何话可说,他回答:“我个人死不足惜,全国人民未解放,责任未了,才是千古遗憾。 ”而后,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时年仅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