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起
王汝起,曾用名王坚。1905年生,山东省黄县人。1923年,家乡发生特大水灾,全家逃
荒来到东北,在宁安县长岭子落户。
1932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宁安县,到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王汝起创建家业的理想
也随之破灭。有一天,他父亲借别人家的马车去卖柴,走到半路遇上日军抓车,马惊了,他
父亲被轧死在车下。国难家仇接踵而来,更加激起王汝起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
王汝起在组织队伍上很有心计。最初,他利用传统的农民结社的方法,走亲访友,组织
农民。1932年秋,他在宁安西北区,组织了几十人的“红枪会”。
队伍组织起来以后,一支枪也没有,只有一些大刀、扎枪等。后来,王汝起在阎家油坊
弄来1门土炮和1门洋炮。他又带领队伍,缴了本村自卫团的械,获得了一些枪支。有了枪,
胆子也就壮起来了。正好一部分日军在南湖头修筑铁路。王汝起决定去打这伙日本侵略军。
日军枪械精锐,用土枪土炮取得胜利是不容易的,于是,他决定以智取胜。他指挥队伍先悄
悄地包围了敌人,然后突然放响土炮,日军惊恐万状,都趴在地下不敢抬头。王汝起趁机带
领队伍猛冲上去。敌人被这突然袭击打得措手不及,乱了阵脚,纷纷溃败。7个日军被打死,
会员们却无一伤亡。此次胜利,使王汝起和会员们十分振奋。接着他又带队截击了敌人的汽
车,在由敦化去图们的铁路线上,还伏击了日本列车。他们打死了不少日本兵,缴获10多支
枪,活捉敌军5人。一连串的胜利,使“红枪会”威名远震,队伍很快发展到500多人。
1933年,王汝起率领“红枪会”加入救国军第三旅,编为第八团。他任团长,率队活动
在以镜泊湖为中心的宁安、敦化、额穆等地。不久,救国军先后溃散,但王汝起仍然带领队
伍坚持抗日斗争。正当王汝起孤军作战、四处无援时,1934年2月,周保中领导的绥宁反日同
盟军组成,王汝起率队加入同盟军。1935年2月,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成立,王汝起部被编
为第一师第三团,他任团长。从此,他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走上真正的武装抗日救国道路。
在抗日斗争中,王汝起沿着中国共产党指引的道路,由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优秀
的军事指挥员和坚强的革命战士。1935年冬,王汝起经团政委伊俊山介绍,光荣地加入中国
共产党。他坚定地向党表示,要“为民族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
王汝起没念过书,不识字,党的文件看不懂,计划、报告也不会写,这给他带来很大困
难。因此,他下决心学习文化。他身上总是带着书和纸笔,不论是行军途中还是作战间隙,
只要一有空就读书写字,并且虚心向别人请教。经过一年多时间,他掌握了2000多字,能够
写简单的作战计划和工作报告,可以阅读文件和书报。
为了更好地为党工作,他把爱人和孩子送回山东老家。同时,他又动员自己的二弟参加
抗日联军。
1936年冬,王汝起带领30多人去执行任务,队伍行至洋草沟,天刚蒙蒙亮,村里自卫团
看不清对方是什么队伍,先开了枪,不幸王汝起的二弟中弹牺牲。当自卫团认出是王汝起带
领的抗日队伍时,便马上停火,自卫团长跑到王汝起跟前道歉,战士们满腔怒火要为王汝起
二弟报仇,举枪要击毙自卫团两个人。这时,王汝起满怀悲痛心情,上前制止住了战士们。
他知道,自卫团是党要争取的对象,从维护党的反日统一战线政策出发,要说服战士。他向
战士们讲:“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大家都要团结起来打倒日本侵略者!”他向自卫团宣传党
的抗日方针,劝他们协同抗日联军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他的这一行动,对自卫团的士兵教
育很大。一些人表示坚决打击日本侵略者,有的人当即参加抗日联军。
1936年1月20日五军党委特别会议决定:五军主力部队向中东铁路道北转移。王汝起率三
团同军部一起,为策应、掩护一、二师主力部队转移的行动,在道南加紧活动。4月间破坏了
宁安卧龙屯集团部落,并将马莲河自卫团缴械,得步枪40余支,枪毙了叛徒苗德才和花特务
。5月间在宁安烟筒沟伏击了伪森林警察队。6月在三道河子缴了伪军一个连的械,得步枪百
余支,轻机枪两挺,子弹4万余发。然后在王效明等率领下开始向道北转移,8月间到达牡丹
江地区。三团在王汝起、伊俊山率领下,9月从牡丹江南岸过江北,在贝家烧锅、大洼、洋草
沟等处多次给敌人以打击。
1937年2月,王汝起调任五军二师副师长。他同师长王光宇一起,率领五军二师四团、五
团活动在依兰、桦川、富锦、宝清、同江等县,与日伪军进行英勇的战斗。
1938年1月,为了加强抗联七军的领导力量,将王汝起调到七军,任一师师长。王汝起到
七军一师后,经过调查研究,马上着手整顿队伍。他不断教育干部和战士,帮助大家坚定抗
日信心,努力清除军队中的动摇情绪。同时,他在生活上关心战士,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在
他的努力下,一师很快地扭转了局面,全师士气为之大振。
1939年3月,七军党委于虎林土顶子召开会议,王汝起被选为军党委候补委员。这时,日
军加紧进行归大屯和经济封锁,断绝抗日军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当时,部队遇到的突出问题
是没有粮吃。为此,王汝起决定冲出敌人的包围,到抚远地区开辟新的游击区,以解决吃粮
问题。他亲自率领一师部分队伍开到窝通,首先打下窝通警察所,接着攻进果夫镇,尔后又
袭击了敌人的交通船。这接连不断的胜利,使敌人大为惊恐,马上派出大批兵力前来“围剿
”。敌兵驻扎在杨木林子有100多人,而王汝起队伍只及敌人的一半。王汝起通过向群众了解
,掌握了敌人的情况。一天夜里,王汝起带领队伍突然攻进杨木林子,使熟睡的敌人慌恐万
状,战士们勇猛冲杀,很快就把这股敌人全部消灭了。
接着王汝起又带队攻打抚远县的抓吉镇。抓吉镇三面环水,只有一条路能通镇里,敌人
兵力集中,硬攻很困难。王汝起先把队伍带到离镇30多里地的一个村子里住下,然后向群众
了解情况。一天早晨,大雾弥漫,远山近树都被遮住。王汝起集合队伍马上出发,直奔抓吉
镇。可是,当队伍走到半路时,大雾却消散了。这时离城只有10多里路,很容易被敌人发现
。王汝起选出20多个小伙子组成“奋勇队”,换上伪军服装,向抓吉镇大摇大摆地走去。王
汝起带着队伍顺利地进了城,直奔警察所,30多个警察全被缴械,两个日本兵被打死。抓吉
镇就这样被巧妙地拿下来了。
1940年春,抗联七军改编为东北抗联第二路军第二支队,王汝起任支队长。从此,王汝
起和政委王效明带领二支队全体战士,转战于乌苏里江左岸和完达山脉之间。
1940年5月21日,王汝起率领40余名战士前往大带河袭击日伪军伐木场,战斗一打响,王
汝起奋不顾身,率领队伍英勇杀敌,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