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王金才

  王金才,男,1906年8月20日出生于原大通县城(今黑龙江省通河县)。父为佃农。
    王金才10岁上学,因家贫只读几年书即辍学,给地主扛活,还当过兵。1926年,到依兰 县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生活。后回到通河和堂弟王金廷一块种地。1931年秋天,耕地遭受水灾 ,耕马又被土匪抢走。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进城卖零工。
    1932年5月,日本侵略者占领通河之后,王金才当了伪警察。由于他当过兵,军事素质好 ,办事干练,在警察中很有威信,1935年升任警长,后又晋升为警尉。曾任方正县大罗勒密 和夹信镇伪山林警察队分队长。
    王金才虽身为伪警察,但很有正义感,不嫖不赌。1936 年秋,王金才去木兰“剿匪”时,结识了岳氏。岳氏的丈夫因参加抗日武装,被日本侵略者 杀害,她已寡居2年,身边还有两个儿子,生活极为困难。王金才出于同情心,把岳氏母子3 人领回通河。亲友们得知此事,都不同意王金才娶个寡妇。一些同事也提醒他:“岳氏的前 夫是‘胡子’,别因为拣个娘们儿,叫日本人怀疑,耽误了你的‘前程’。”王金才则表示 :“这是我个人的事,跟当差没啥瓜葛!”他不顾各种舆论,娶岳氏为妻,并收养了两个孤 儿。
    1944年7月,王金才被分配到伪通河县警备队,在临时思想矫正院(通河县城西门里康生 院处)担任看守班长。当时,日本侵略者为加紧对中国东北的统治,连续公布“治安维持法 ”、“保安矫正法”、“时局特别刑法”,到处抓捕老百姓。1945年春节,两次从北部沿山 各村屯逮捕260多人关进“思想矫正院”。王金才对此十分不满,但敢怒不敢言。他知道那些 被抓的人都是劳苦的庄稼人。更为气愤的是伪三江省警务厅把这些所谓的思想犯,关进大牢 ,每天轮流审讯。审讯室由6个增加到12个。日本强盗对这些中国人施用了各种酷刑。被审讯 者放回监牢时,轻者遍体鳞伤,重者气息奄奄。
    警备队长王明山和王金才同是警尉,就因王明山会日本话,取宠于日本特务。在看守职 务上王明山是队长,王金才是看守班长。为效忠日本侵略者,王明山极力虐待“犯人”。王 金才不忍看到这些受苦农民被折磨,常常和王明山吵架。
    王明山不让给“犯人”烧炕,王金才就让把炕烧得热热的,还让厨房多下米,把粥做得 干干的,给弄些咸菜吃。一次二人争吵中,被特务股长藤田听到。藤田不仅指责王金才不服 领导,还打了他几个嘴巴。同王金才一起的伪警察孙录等人见王金才被汉奸、日军污辱与痛 打,十分气愤。
    一名被“矫正”的退职警察,供出了参加抗日活动和一些有反日情绪的在职警尉和警察 。王金才得知后,秘密地串联警察肖铮、赵明久、牟永华、李春方、张志臣、吴景奎、张海 青以及环绍双、蒋志堂、孙录、刘国彬等人,共同商议对策。王金才说:“日本鬼子以前是 抓屯子里的老百姓,现在又要抓我们了。我王金才算豁出去啦,拼上这条命也要跟鬼子干! ”大家表示:左右都是死,不如跟鬼子干,干死也值得!大家一致同意,准备举行暴动,推 举王金才当总队长,孙录为参谋。接着调查了狱中人员的状况,让在押的谢洪生(谢过去当 过土匪,报号“滚地雷”,后被抗联收编,担任过迫击炮连长),孙玉堂(当过抗联营长) 在狱中鼓动同伴参加暴动。
    1945年4月5日午夜零点暴动开始,先砸开各监狱门,夺取狱警枪支发给部分人员后,立 即分3路奔向军械库、电话局、警备队。打开军械库,获取装备200余人的枪械弹药;控制了 电话局和电报局,切断了警备电话线路;烧了伪警察署、县公署、营林署。呼喊声、枪声震 撼了全城。群众欢呼:“红军来了!”、“通河县城翻过来了!”、“大家打日本鬼子去! ”日军、汉奸一片混乱,有的被击毙,有的举手投降。战斗坚持到4月6日午前10点左右。由 于江南方正警备队与伪三江省警务厅派飞机多次运送日伪军警来支援,形势非常紧急,暴动 队伍只得向北山撤离。孙录在北门掩护队伍撤离时,不幸中弹牺牲。
    4月7日暴动队伍与日伪军警、开拓团等千余人,展开十几个小时的激战,打死打伤日伪 军警30多人,给日本侵略者一个沉重打击。这次暴动成为震动东北的一次事件。
    5月初旬,伪警方在祥顺北山地窝棚中发现了因数日饥饿而疲乏不堪的王金才,枕着枪熟 睡,伪警尉任文兴将其逮捕送往佳木斯。
    1945年9月1日(日本签字投降的前一天),日军把王金才等37名起义战士押解到佳木斯 西门外朱板屯刑场。王金才面对凶残的日本刽子手,大义凛然地说:“老子王金才是主犯, 活着领着人跟你们干,死到阴曹地府也要跟你们干,要杀就先杀我!”37名抗日爱国志士英 勇就义。
    1945年10月中旬,王金才妻岳氏找到丈夫尸体,将其装殓运回通河,县人民政府组织县 内各界迎接并安葬。同时,县人民政府决定,将通河县一中院内的高级小学校改名金才校, 将王金才家住的街道改名为金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