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甲洲
张甲洲,别名震亚,号平洋,化名进思。1907年5月21日生于巴彦镇东乡(今黑龙江省巴
彦县张家油坊)。1912至1922年,先后就读于本屯私塾和官办小学。1923年,考入齐齐哈尔
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在各大中学校招兵,激起青年学
生义愤。张甲洲积极鼓动同学展开“反抽丁”斗争,上街演说,游行抗议。校方以其行动越
轨,将其开除学籍。同年,考入沈阳文华中学,被选为学生会会长。
1925年发生了“五卅惨案”,沈阳文化教育界举行各种集会,声援上海工人运动。张甲
洲以学生会长身份,领导全校学生游行示威,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杀害中国工人的暴行。假期
,回到家乡联络一些进步学生,进行集会讲演,向开明士绅募捐,援助上海工人反帝爱国斗
争。学校当局把他再次开除学籍。
1926年张甲洲考入齐齐哈尔工业学校,又被选为学生会会长。在校期间,一如既往,积
极开展学生爱国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被当局逮捕入狱。在全市进步师生大力
声援和强烈舆论的支持下,半月后获释。出狱后,他愤然离开省城,南下求学,考入北平大
学理学院。
张甲洲在北平大学理学院学习期间,为营救清华大学被捕的陈志安、冯仲云等同学,又
被捕入狱。在狱中结识了中共党员冯仲云,受其革命思想影响,更加坚定了为劳苦大众奋斗
终生的决心。在押期间,和难友坚持斗争,后被营救出狱。
同年暑假,张甲洲和北平师范大学的高希文在家乡发起了巴彦籍的大中学生驱逐县长翟
星凡的斗争。他们将翟星凡敲诈勒索的罪行,印成传单散发,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当局迫
于社会压力,裁撤了翟星凡职务。张甲洲在斗争中得到锻炼,于同年8月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9月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第六级。先后兼任中共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和代
理北平市委书记等职务。1931年,在党支部书记张钦益的领导下,和胡乔木等人一起参加《
北方青年》、《现代中学生》两种刊物的创办工作,撰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抗日真
投降的丑恶面目。由于中共清华组织的支持,张甲洲创办了1所民校,亲自授课,向学生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使民校成为一所进步的业余学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相继遭到破坏,张甲洲回到哈尔滨,找
到当时在中共满洲省委工作的冯仲云,要求去北平动员东北籍学生,回家乡组织武装抗日,
得到满洲省委的同意。1932年4月,张甲洲同于九公(于天放)、张清林、张文藻、郑炳文等
4人被组织派到巴彦,组织抗日队伍。
在巴彦,他们组织一支200余人的抗日武装队伍。1932年5月16日,在七马架(今镇东乡
)小学校举行大会,这支队伍宣布成立东北抗日义勇军(即巴彦抗日游击队),张甲洲任总
指挥。他号召大家:“宁可战死,也决不当亡国奴!”满洲省委为加强对巴彦抗日游击队的
领导,先后派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化名李育才)、吴福海到游击队任党代表。游击队转战
呼兰、兰西、青冈、肇东、安达、明水一带,不断壮大队伍,很快发展到700多人。
7月16日,游击队发动强攻,一举攻占龙泉镇,缴获伪军枪械百余支,威慑(天增泉烧锅
)大掌柜张八瞎子献出4000发子弹。8月初奔袭兰西一路,破土围子,攻城略镇,所向披靡。
8月30日,联合义勇军等抗日武装,攻占并一举解放巴彦县城。9月上旬率百人骑兵队,夜袭
康金井车站新开来的一队日本兵,吓得他们提前转移。随后游击队占领了东兴城。东兴败兵
联合木兰伪军千余,大肆反攻。城内弹雨纷飞,硝烟弥漫,争夺异常激烈。身先士卒的参谋
长赵尚志负伤,指战员也时有伤亡。为了保存实力,张甲洲亲自断后,指挥部队迅速撤离。
队伍安全地回到姜家窑根据地。
1933年11月中旬,满洲省委执行中共中央关门主义和过激的平分土地政策,派巡视员到
巴彦,把游击队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六路军。游击队脱离了群众和上层人士反日需要,
打土豪,分田地,走上了独木桥。屡遭地主武装和敌伪军袭击围攻,终于失败。张甲洲和赵
尚志,因此被错误地开除党籍。张甲洲从挫折中站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更为艰难的地下抗
日斗争。
1934年初,张甲洲化名张进思,只身远赴富锦,以合法身份任教富锦中学。用3个月时间
,苦攻日语,考取了二等翻译官资格,取得县公署参事官日本人横田安启的信任,提升他为
县公署教育股长。他先后掩护了中共党员于九公(于天放)、王文郁、曾昭芳等进中学任教
,为他们创造了开展地下工作的条件。通过于九公和抗联三军独立师建立了联系,提供情报
,运送枪弹。
明伦模范小学日籍副校长,每天早晨,在校门口,拎着大板子,监察师生。谁迟到了,
抡起板子就打人手板。受辱老师纷纷申诉,张甲洲劝勉说:“以后,谁也别迟到,他堵不着
人时就会松懈,不信他不迟到,老虎还有打盹时候……”一天,日籍副校长迟到了。天天等
在校门前的张甲洲,郑重地对他说:“校规不能破坏,对不起,请伸出手来!”然后,当众
狠狠打了他几大板子。日籍副校长耷拉着脑袋,连连答应:“哈咿!哈咿!”
5月4日,张甲洲隐下真实姓名和身份与刘向书结婚。婚后,夫妇经常互道家国沦落耻辱
。张甲洲期待正直善良的妻子,成为亲密战友。向书敬重丈夫的气节、胆识,默默支持丈夫
的行为,来了“神密客”人殷勤接待,烹调菜饭,送衣送物。
1937年8月17日,天黑了,张甲洲风尘仆仆回来,坐在怀孕妻子身旁,理了理她的秀发,
严肃地说:“我对不起你,我是反满抗日的,要走了。”早已思想感情交融的妻子,只悄悄
地问了一声:“啥时候走?”俩人紧紧握住了手。张甲洲意重情长地说:“抗日胜利后,我
们全家一定能重聚。”他俯下身来,深深地吻了甜睡中刚满周岁的长子,说道:“为防日后
失散,把我名字中的思字,拆开来,大的叫佳田,即将出世的叫佳心。”“我实在为你耽心
,可为国就顾不了家啦!”民族英雄不禁潸然泪下,仰天长叹息。
孰料此别竟成永诀!
1937年8月28日,张甲洲由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师长祁致中派来接应的李景荫(参谋长)
、郭革一(少先队政治指导员)等陪护,离开县城。当行至董老茂屯时,与敌军遭遇。张甲
洲不幸中弹,以身殉国。时年30岁。
在富锦烈士陵园纪念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张甲洲同志“实为无产阶级坚强战士,中华
民族的优秀儿女。您的精神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您的名字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