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洋
张平洋,原名张希江。1910年生,直隶(今河北省)遵化人。1933年在冀热辽边区参加
革命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参加遵化县“道德会”,利用
“传道”做掩护,活动于河北省遵化、兴隆一带。
1940年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冀东军区为了抗日斗争的需要,秘密派遣张平洋到泰
来、江桥一带进行长期潜伏,搜集日伪军事情报。
张平洋借移民之机来到泰来县,并以“道德会”讲道师的身份结识了泰来“道德会”副
会长。不久,便加入了泰来“道德会”。后被推选为“理事”,管理日常事务。为了更好地
掩护其身份,他联合王梦林、张玉岐等几户同乡,合伙购买农具,在县城西下洼子开荒种地
。当年的庄稼长势旺盛,不料秋天被一场洪水淹没,颗粒未收,遭到某些人的奚落。警察盘
查监视也日紧。1941年春,张平洋只身来到泰来城北五庙子“道德会”安身,并办起了打草
绳作坊。1942年,张平洋借助“道德会”办“慈善”事业的名义捐款,在五庙子创办“老安
所”,先后收养50余名孤寡老人。张平洋利用“道德会”讲道的机会,在群众中秘密宣传“
日本鬼子统治东北的日子不会长了,总有一天要‘改换天盘’,大家过好日子”等等。1945
年夏,日伪统治日趋严酷,张平洋被列入“要事查人”抓进泰来监狱,直到“八·一五”日
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才出狱。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后,各地匪患四起。五庙子位于铁路线上,秩序非常混乱
。土匪横行,日伪残余骚扰,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这种形势下,张平洋决
定组织武装。他取出多年隐藏的手枪,组织群众手持铁齿铲刀,砸了五庙子街里的伪警察署
,夺取了枪支,组织起20余人的自卫队,他被推举为队长。8月下旬的一天,日军残余40余人
顺铁路逃窜,坐“压车子”由泰来往五庙子沿途烧、杀、劫、掠。自卫队得知消息后,由张
平洋指挥,在五庙子火车站南伏击敌人。战斗开始后,有几名日军扛着洒上汽油的柴草,窜
向路旁粮库放火。张平洋带领战士们猛冲过去,击毙了放火的日军。经过激烈战斗,日军弃
尸而逃,自卫队缴获步枪40余支。经过10余次战斗,自卫队不断获得武器装备,很快发展到
60多人。
自卫队除与日伪残余作战外,还积极维护治安,保护群众利益。一天,一个赶牛的回民
跑来报告,他的牛群在路过五庙子屯外时被土匪抢劫。张平洋闻讯后立即集合队伍出击,打
跑土匪收回牛群,交还原主。张平洋还在五庙子“粮谷组合”(粮库)为缺粮断炊的贫苦百
姓开仓分粮,同时在小学校架起大锅做饭,救济解放了的“劳工”和“奉仕队员”,深受群
众赞扬。
1945年9月中旬,张平洋得知共产党接收齐齐哈尔并组织武装的消息,立即赴齐齐哈尔找
到王明贵报告工作,接上了组织关系。随后组建嫩江人民自卫军,王明贵任司令员,张平洋
任副司令员。当时,泰来县秩序一片混乱,日伪残余拼凑起地方维护持会,纠集反动武装。
几天之内,国民党党部、“商团”等反动组织也挂出了牌子,土匪乘机进城骚扰,人民群众
惶恐不安。为此,党组织派张平洋到泰来县开辟工作。进城后,他首先出示人民自卫军布告
。宣布:“人民自卫军的任务是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治安,打击一切汉奸、特务和
不法分子。”继而又贴出泰来支队布告,号召“机关赶紧恢复工作,教育从速振兴,市民各
安其业。倘有不法行为及散布流言扰乱军心者一经查出,决以军法重惩”。布告张贴之后各
业恢复生意,居民生活安然。为清除威胁县城安全的一股祸患,张平洋收编了“武侠”土匪
队。国民党党部偷偷摘去了牌子,国民党专员销声匿迹,“商团”也威风扫地,泰来县城呈
现出安定景象。
张平洋按照中共嫩江省工委的指示,组建嫩南军分区。11月上旬,嫩南军分区人民自卫
军司令部在泰来成立,张平洋任司令员,尹诗炎任政委。嫩南所属泰来、泰康、镇东、大赉
、景星、林甸6县建立支队。张平洋积极组织建军工作,制定了具体方案准备接收各县城,并
发布招募新兵布告,他所领导的嫩南军分区迅速发展到800余人。
随着工作的进展,革命声势越来越大,使得那些一贯骚扰百姓,盘踞在泰来的反动分子
预感到末日来临,于是加紧反革命破坏活动。1945年11月28日晨,反动维持会长(伪县长)
韩岗镇、副会长(伪警务科长)胡郁文等派出爪牙阴谋行刺。他们邀张平洋到“福合轩”饭
店赴宴,企图在途中动手,但未得逞,宴会后又以召集会议“商讨军需”为由,请张平洋到
维持会去。张平洋乘坐马车带1名警卫员前往维持会参加会议,走进会议室刚坐下,就被暗藏
的匪徒傅国石开枪杀害。时年36岁。
1946年2月,泰来县城解放,人民政府和全县人民为了纪念张平洋的功绩,将他居住过的
五庙子改名为平洋镇。是年10月10日,又在泰来火车站前广场建立一座纪念碑。1977年7月1
日在原地改建“张平洋将军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