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汪雅臣

  汪雅臣,别名王景龙。生于1911年,山东蓬莱人。幼年时随家逃荒到吉林省五常县(今 黑龙江省五常县)。迁居后,读过1年私塾,因父亲早丧,13岁即给地主放猪,15岁当伐木工 人,后被土匪“东双胜”劫持入伙,报号“双龙”。
    1929年春,驻吉林东北军二十六旅三十四团来夹信子清剿了“东双胜”。汪雅臣被收留 当兵。“九·一八”事变后,该部降日。汪雅臣和10来个爱国青年携械潜逃,在五常县小牤 牛河竖起反日大旗,仍报号“双龙”。
    1934年春,汪雅臣联合五常一带其他反日山林队,在五常尖山子老爷庙前召开700多人的 抗日大会,号召大家组织起来打击日本侵略者。大多数反日山林队赞同他的主张,当即成立 了“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汪雅臣被选为首领。这支反日武装的成立,推动了五常一带抗 日斗争的发展。
    1935年,汪雅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初春,汪雅臣所部同东北人民革命军三军三师 在高丽营子相遇。中共珠河县委在四方台,正式把“双龙”队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 9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计千余人。汪雅臣任军长。
    1937年夏,为了解决弹药来源,汪雅臣化装下山,险闯伪军司令部,劝服伪军头目邓旅 长枪口对外,不打中国人,并支援十军一批弹药。在以后交战中,该旅发现是汪雅臣部队就 向天鸣枪,并在撤退时故意丢下弹药。
    1939年初,汪雅臣率百余战士,突袭山河屯,猝缴山林警察队枪械。然后化装成伪警察 队,佯称“拜访”日军守备队,机敏地缴了他们的枪支。6月,汪雅臣率300余名战士穿着伪 军服装,从小南门撤回九十五顶子山。途中与百余日伪混合“讨伐队”遭遇。汪雅臣向日伪 军官兵们说:“我部奉命追赶一股逃往九十五顶子山的匪徒。贵军是否也接到情报?”他令 战士架枪休息,“讨伐队”也随之架枪休息。不一会儿,汪雅臣下令出发,战士们提起枪就 冲过去包围了“讨伐队”。汪雅臣喊道:“满军兄弟们!没你们的事,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结果,被歼灭的全是日军。
    1940年,日本侵略者调重兵疯狂镇压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抗 日联军奉上级命令,要保存实力,化整为零。汪雅臣所部十军遣散了大部分人员和装备,军 部只剩下49人。
    同年秋,汪雅臣派办事员郭珍携款下山购买越冬物资。郭珍见利忘义,叛变投敌,同特 务王永贵、孙永清一起,向日伪当局告发了十军机密。
    同年末,以日军梶田为首的日伪“讨伐队”计300余人,来到蛤蜊河子,听了郭珍报告后 ,以孙海为向导,包围了十军军部。
    伪军邓旅长也来了。他们知道被围的是十军,便向空中放枪。十军则从邓旅中间向外突 围,邓旅闪开一条缝,放十军通过,顺便又赠送几箱子弹。十军丢下几匹劣马,一些破烂枪 支,遮人眼目。邓旅故作姿态,围着大山追了一圈,借口情报不准,训斥郭珍一番。但是, 十军尖山子密营和全部粮食被烧毁。群众牵挂着抗联战士,东沙河子屯18名农民冒死给十军 背来了粮食。
    1941年1月26日晚,汪雅臣派人护送18位农民回家,走到寒葱河子东山头时被郭珍发现, 又报告敌人。1月28日晚,沙河子日军守备队梶田队长带领40多名日军,急忙赶到蛤蜊河子, 十军已转移九十五顶子山宿营。1月29日凌晨,敌人又组织百余人,分3路向石头亮子进发。 石头亮子是十军营地的后背。发现敌情时,十军只有32人。汪雅臣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他 委托副军长张忠喜带20余名战士从东南山头突围出去,自己带领不足10人,坚守西面山头, 掩护部队撤退。但敌军自卫团已抢先占领东南山头,副军长张忠喜等人冲入漫岗地时,均遭 不幸。汪雅臣提着机枪带领警卫员也向东南角冲来。冲到漫坡地时,敌人成排子弹射来,警 卫员当即牺牲。汪雅臣胸部、腿部中弹,立足不稳跌下山坡而被俘。
    汪雅臣在敌人抬着他送往贾家沟途中,壮烈牺牲。时年30岁。
    解放后,蛤蜊河子改名为双龙村。1955年哈尔滨召开公祭大会,把汪雅臣遗首移葬哈尔 滨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