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曙华
刘曙华,别名李明学,化名老曹。1912年生于山东济南普利门外一个农民家庭。
30年代初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赴苏联海参崴列宁主义学校学习。
1935年回国后,任中共密山县委书记。在哈达河、兴隆沟、半截河子、平阳镇等地深入
群众,宣传抗日,组织革命团体。经过4个多月的工作,发展反日会会员60余人、党团员30余
人,为深入开展抗日活动打下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同年8月4日,刘曙华在哈达河二段活动时被捕,敌人使用各种酷刑进行逼供,他被折磨
得死去活来。面对敌人的逼问,刘曙华回答:“我是反日的,因为我有中国人的良心,反日
会员登记表与别人无关。”他向被捕的反日会员说:“我宁愿被打死,也不能出卖别人!”
表现了共产党员威武不屈的革命气节。5个月后,刘曙华被假释。敌人对他实行暗中监视,妄
图破坏密山反日组织。不久,中共穆棱县委派人营救他脱离了险境,到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
军北征先遣队。后来在林口县白石砬子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
1936年3月,刘曙华伤愈后,中共吉东特委决定由他代理中共穆棱县委书记。7月,任东
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他在部队里宣传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国。他吃苦
在前,爱护士兵,是位深受大家爱戴的政治工作干部。1936年秋,东北抗日斗争日益发展,
抗日队伍不断扩大。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号召下,东北抗日联军各军相继组成。谢文
东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这支改编的部队,成分复杂、思想
不稳,为了加强这支队伍的领导,党组织决定派刘曙华担任第八军政治部主任。
刘曙华到第八军后,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发展30余名党员,成立3个支部。为了掌握这支
队伍,加强部队的战斗力,组建了一支70余人的教导队。
1937年3月10日,在依兰县孙家大房子召开成立中共吉东省委会议。刘曙华以抗联八军政
治部主任身份出席会议,会上被选为中共吉东省委委员、省委执委委员。
1937年3月19日,东北抗联三、四、五、八、九军千余人,联合攻打依兰县城。刘曙华率
八军教导队和段团、徐团所部共120余人参加了这次著名的战斗。1937年上半年,抗联第八军
由原来3个师发展到6个师,部队人员由1000人增加到2000人,活动区域也不断扩大。
1937年“七七”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新阶段。在人民群众抗
日浪潮的影响下,伪军二十九团500余人哗变加入抗联第八军,不久,编成八军七师。七师在
依兰、勃利活动两个多月,因斗争环境艰苦,敌人诱降,军事进攻,队伍发生了动摇。刘曙
华深入七师,向干部战士做思想政治工作,并采取各种措施,制止了叛逃。师长赫奎武只带
走200人叛逃,其余官兵继续坚持抗日活动。
1938年,日伪统治者在三江地区实行残暴的法西斯统治。在政治上,推行“治安肃正”
,劝降瓦解抗联队伍;在军事上,实行大“讨伐”;在经济上,实行封锁政策。抗日联军部
队给养极度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抗联八军发生枪杀政治工作干部和叛变事件。刘曙华积极
整顿部队,号召坚持抗日斗争。1938年8月,刘曙华率领29名队员在桦川县七星砬子与八军三
师师长王子孚汇合。不久,发现师长王子孚策动投敌,刘曙华向三师指战员宣传讲解党的抗
日政策,设法稳住这支队伍。王子孚认为刘曙华是他们投敌的障碍,就将他绑起来,缴了队
员的械,胁迫他们投敌。刘曙华揭露叛徒罪行,反复讲解抗日救国道理。许多战士在他的感
召下犹豫了。当部队行至勃利县通天沟时,王子孚唯恐投敌不成,将刘曙华绑在大树上杀害
。时年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