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国
金正国,原名金相周,又名金相奎、金振国。朝鲜族。1912年3月1日出生于朝鲜庆尚北
道礼泉郡虎鸣面山合洞。
1916年,金正国全家为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从朝鲜逃亡到中国奉天省宽甸县
。后几经搬迁,在黑龙江省汤原县古城岗定居。
汤原县古诚岗是朝鲜族聚居的村屯,也是东北地区革命活动开展较早的地方之一。1927
年,金正国在古城岗小学校里受到进步教师的教育和影响,阅读了一些革命书刊,思想进步
很快。特别是受崔石泉(即崔庸健)在通河、汤原等地的革命活动影响,便积极投身于革命
斗争,参加撒传单、贴标语等反日宣传活动。
1929年金正国在古城岗当了教师,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初,全正国调中共汤原中心县委任秘书,经常到格节河、亮子河、黑金河等地进
行抗日救国宣传。1933年中共中央发出了“一·二六”指示信,号召广泛建立反日民族统一
战线。金正国与县委其他成员一起,奔走各地,开展建立抗日群众组织工作。同时发动群众
,筹款买枪,收缴地主武器,于1933年末建立起汤原反日游击队。
1934年春节时,金正国和前任县委书记李春满等4人,化装成送礼的农民,到安邦河地主
高大冤家收缴武器。由于地主武装的反抗,李春满等3人不幸牺牲,金正国夺得一支步枪,越
墙逃走。1934年冬,汤原反日游击队已改编为汤原反日游击总队,县委派金正国任政治指导
员。1935年冬,由桦川县驼腰子金矿工人起义组织的抗日队伍——明山队,进入汤原县境,
接受汤原县委领导,该队首领祁致中经县委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帮助这支抗日队伍
更快的发展,汤原反日游击总队派金正国等3名党员干部,到明山队做政治工作。金正国以自
己英勇作战、吃苦在前、爱护战士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他认真宣传贯彻党的“
八一宣言”精神,执行反日统一战线政策,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发展了30多名党员,使这
个部队得以很大发展,成为一支战斗力较强的抗日武装。
1936年5月,祁致中队伍在中共勃利县委帮助下,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祁致
中任师长,金正国任指导部主任。同年10月,独立师改编为3个旅,金正国任一旅政治部主任
,与旅长张建国一起率领全旅在依兰县东来材河一带活动,曾夜袭当地伪大排队,击毙大队
长江静波以下官兵20余人,俘虏170多人,缴枪200余支和许多弹药。
这时松花江右岸依兰、方正地区,集中了抗联三、五、八、九军及独立师等部队。为了
避免各部队筹备给养上的混乱,经各部队协商组成“依东办事处”,任命金正国为办事处副
处长,日常工作均由他负责,在统一收缴地亩税、马匹税和发放税收票证方面,受到联军各
部队和广大群众的拥护。
1937年夏末,一旅得到情报:伪军一支队伍由驼腰子金矿往佳木斯押送黄金并要运回给
养。金正国率队在敌人必经之路的孟家岗后背长石砬子山脚下埋伏,一战击毁敌4辆汽车,击
毙敌参谋长以下10余人,其余全部俘虏,缴获步枪百余支,黄金数百两。8月21日又率领一旅
骑兵,协同抗联八军三师骑兵,诱敌骑兵黑石部队700余人至五道岗,配合抗联五军三师截击
,歼敌370余人。
同年10月间,独立师在富锦县二区正式改成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金正
国任军政治部主任,兼任一旅党委书记。他仍率队坚持在桦川地区活动。当时敌人派出许多
特务打入抗联部队刺探军情、收买瓦解抗联队伍、暗杀干部战士,金正国与敌特进行了坚决
的斗争。12月下旬,他设计打死了敌人派来收降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特务、伪三江省协和会
特别工作部部长金东汉,给敌人以有力打击。
1938年春,金正国率一旅部分队伍在桦南县大锅盔山冲破敌人的重重包围,转移到七星
砬子山里。5月上旬,在李家粉坊一带(现桦川县永贵屯)活动时,不幸被叛徒杀害。时年2
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