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作衡
伊作衡,字任之。1912年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少年读私塾,后到永隆裕商号学徒
。1929年考入省立第一中学。为人坦白、热诚,颇受同学们的拥戴,被选为学生会干事。19
30年秋加入中国国民党。
1931年1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齐齐哈尔。1932年5月,伊作衡和梁伯龙、贾士吉等20多名
同学,先后离开家乡到北平。伊作衡先后入崇实、崇慈中学就读。1934年转入国立东北中山
中学。
中山中学在学生中组织三青团、励志社,对进步学生的爱国行为实行镇压、迫害。伊作
衡和非国民党的进步学生保持交往,常常把学校准备迫害进步同学的消息告诉他们。伊作衡
传递的这些消息,对当时进步学生有很大帮助。学校开除进步学生,伊作衡据理力争,当众
指责训育主任曹重三不是办教育,是摧残青年。不久,训育主任借口伊作衡外出不按时返校
,宣布开除他的学籍。伊作衡转到弘达补习学校学习,并投身于“一二·九”爱国运动。学
运期间,中山中学反锁校门,不准学生外出活动。学校中的进步组织发动同学,派出女生项
云霞找到伊作衡。伊作衡用弘达学校的油印机,连续两夜将中山中学的宣传品印出,把校外
的学运消息传进去。中山中学学生终于冲出校园,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
1936年,伊作衡考入辅仁大学教育系,年底与罗实秋(罗淑兰)结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1938年秋,伊作衡从辅仁大学休学,接受国民党地下抗
日组织“东北调查室”派遣,出任东北调查室哈尔滨分室主任,同时担任东北调查室主任石
墨棠的联络员,在锦州建立交通接头站。伊作衡公开身份是《营口新报》锦州总支社社长。
伊作衡以记者身份,奔走在哈尔滨、吉林、长春、沈阳、四平、大连、营口等地,收集情报
,宣传反满抗日,发展组织,结识了许多有骨气、怀有救国之心的各阶层热血青年,使关于
日伪的情报来源日渐扩大,大量的机密情报由伊作衡撰稿,由罗实秋密写在《营口新报》上
,转寄到天津英租界内的东北调查室总机关。
1939年底,天津英租界内的机关被日本侵略者查抄。伊作衡和支社的战友,奉命离开锦
州返回北平。
1940年5月,伊作衡去西山,遭特务跟踪。当夜,被北平日本宪兵队逮捕,关押在沙滩宪
兵队刑讯室。6月,伊作衡越狱未成。经罗实秋营救,7月,得到保外就医的假释。被释当天
,伊作衡出走天津英租界义庆里。
1940年9月,伊作衡接受国民党东北党务办事处辽宁省专员罗庆春(罗大愚)的派遣,去
日本东京,以留学生身份,化名富衡,接替被敌人逮捕的贾桂林,担任国民党在日本的抗日
团体总负责人。为与各地留学生联系,他先后到过京都、大阪、神户、长崎等地。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关东军阴谋进犯苏联。国民党东北调查室、东北
党务办事处,合并为“东北现地动员委员会”。伊作衡被从日本召回,任命为该会哈尔滨地
区负责人。伊作衡潜回东北后,积极开展地下工作,往返于哈尔滨、齐齐哈尔、讷河、嫩江
、北安一带,并打入伪军中。这期间他多次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组织接触。在1941年秋
的一次会晤中,伊作衡和中共代表推心置腹地表示:大敌当前,要万众一心团结抗日。
1941年12月15日,伊作衡从克山回来,父母看到他疲惫不堪,留他在家休息。午夜过后
,房顶上传来咚咚的脚步声,只见院内黑影闪动,伊作衡迅速把一卷材料和一个小本子塞进
灶膛深处,回过头来告诉妻子一个通讯地址,要妻子在他被捕后立即把消息通知出去。敌人
刚用枪托砸门,他便从容地把房门打开。一群敌人疯狂地向他扑来,他神色自若地说:“不
要这样,这里有老人,有孩子,你们不是为我来的么!走吧!走吧!”
几天后,一个狂风搅雪的黄昏,两个便衣特务押着伊作衡走进家门,进行第二次搜查。
父亲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他的肩膀,母亲也唏嘘泪下,伊作衡双手围拢双亲,慢慢地跪在他
们面前说:“孩子对不起二老,原谅儿子的不孝吧!”他深深叩下头去。然后转身握住妻子
的手,嘱咐抚养好孩子。这时,妻子感到手中有点东西,便把手指慢慢合拢。特务推伊作衡
出门后,罗实秋打开手中的小纸团,上面写道:“×叛变,事态严重,速通知沈阳、齐市转
移。”
伊作衡被捕不久,敌人命其与在押的国民党地下工作者王常裕对质,王的公开身份是庆
城(庆安)县长,伊一口咬定既无工作关系,也不相识。日本宪兵恼火,对伊灌凉水,然后
又令其赤身在冰雪中跑步,直到全身颤抖,面无血色。王常裕因无对证,得以保全,后在台
湾当选为立法委员。
因读进步书籍而被捕的刘丹华、高方,是共产党外围组织成员,先后被押到宪兵队审讯
。刘丹华、高方同在一侧牢房,伊作衡押在对面一侧牢房内,他们通过牢房风口把口供互为
串通,终于使敌人一无所获。抗日战争胜利后,刘丹华、高方均担任了重要工作,当忆起当
年狱中斗争情景时都说:“伊作衡可帮了我们大忙。”
1943年2月13日,伪齐齐哈尔高等法院特刑庭对伊作衡以“叛国罪”判处死刑。伊作衡被
从法庭押出来时,对守在法庭外的妻子说:“这是意料中的,不要难过,要坚强起来。”接
着,他轻声地告诉妻子,下步计划已接近形成,有人会告诉你。
审判后,伊作衡利用敌伪法律程序,上诉伪新京最高法院,以争取时间,筹划越狱。伊
在牢房里不顾沉重的铁镣,坚持锻炼身体。把他会唱的《义勇军进行曲》、《救亡歌》、《
马赛曲》等歌曲,写在废纸上,在“政治犯”中传看,坚定抗日胜利信心。
伪新京最高法院驳回了上诉。刑期迫近,伊镇定自若。通过看守与妻子罗实秋联系,制
订了具体的越狱计划。同时,也作了越狱失败的最坏准备。给孩子写了遗嘱信:“……你们
的爸爸是为了国家民族而牺牲的,你们的一生教养,我没有尽一点力量,都是靠着你们的母
亲……你们在成人以后,处处要遵循你们母亲的教训,不可使她有半点伤心!在求学时要努
力刻苦用功,不负母望!在社会时,要做一良好之国民……”
预定5月6日午夜越狱,因狱中戒备森严,越狱计划失败了。
就义前,伊作衡听到狱警呼叫,知道最后时刻到了。他镇静地站起来,走到同监难友高
方面前,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再见了,要保重身体!”然后走出牢房。在走廊里高声
向难友告别:“难友们,再见了,黑暗不会长久,中华民族解放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大家要
保重身体啊!”向监门走去,沿途喊着“中华民族万岁!”“日本必败!”缓步走向院内的
绞刑架。
1943年5月7日,伊作衡英勇就义。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后,从监狱里解放出来的高方、刘丹华、陈锡昌等国共两
党的难友,来到龙江义地,在伊作衡的墓前进行吊唁,把刻着“抗日烈士伊作衡之墓——同
狱难友立”的花岗岩石碑立在他的墓前。
1982年3月29日,伊作衡以抗战殉难者入祠台湾“忠烈祠”。
1988年1月14日,政治协商齐齐哈尔市委员会、中共齐齐哈尔市委统战部、齐齐哈尔市人
民政府民政局,联合举办了“反满抗日爱国志士伊作衡先生骨灰安放追思纪念会”。中共齐
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和市内各民主党派,均送来花圈表示悼念。参加纪念会的有齐
齐哈尔市各界代表200多人,还有伊作衡后人及家属10多人。会后,伊作衡骨灰安放于“齐齐
哈尔市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