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烈
沈鸿烈,字成章。1882年生,湖北天门人。18岁中秀才,循序补禀生。
1904年投考武昌武备学堂及师范学堂,后加入新军。不久入日本海军兵校,在东京加入
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在海军任职。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海军部军机处参谋。翌
年,任参谋本部上校科长,主持海军作战及海防事宜。1916年,参加赴欧观战团,任海军观
战武官。1918年回国后,兼任陆军大学第五、六期海军教官。
1920年,出任吉黑江防司令公署参谋长,协助司令王崇文添置武装商船,以增加军力;
派舰常驻同江,保护中国商轮通行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各口岸,会同吉黑两省陆军剿除沿江
土匪。历时年余,江面悉清,航行便利。1922年,该公署划归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指挥,沈
鸿烈被任为镇威上将军公署航警处处长,管辖东北三省江海防务、水道、渔业、航政等。19
23年1月,创办葫芦岛航警学院,同时组建了东北海防舰队、吉黑江防舰队,并兼任海军司令
,中将衔。
1924年1月22日,经与苏联交涉,收回了松花江航权。1925年春,哈尔滨戊通航业公司负
债累累,宣告破产。沈鸿烈为东三省政府代表,与交通银行代表谢荫昌反复磋商,将该公司
财产作价转售与东三省政府,改组为东北航务局,沈鸿烈被选为董事长。
1926年,东三省政府决定接收中东铁路船舶及全部财产时,沈鸿烈赴哈尔滨办理接收事
宜。他将中东铁路船舶部改组为海军江运部,隶属海军司令部。其所有轮、驳船一律加入东
北航务局航行营业。
1927年3月,沈鸿烈呈请镇威上将军公署批准,在哈尔滨开办了东北商船学校。由上将军
公署派东北海军司令兼东北航务局董事长沈鸿烈、东北航务局董事兼哈尔滨航业公会会长王
顺存、奉天航业公司经理张廷阁任东北商船学校校务理事。校长由沈鸿烈留日同学王时泽(
原东北航务局经理)兼任。学校实行军事化教育,学习的课程门类较多,设轮机班、驾驶班
及领航班等专业。这所学校培养了大量人才。部分学生在东北联合航务局及江防舰队工作,
有的人在解放后成为航运机构的管理和技术骨干。
1927年夏,张作霖统一北方海军,把东北海防舰队改为第一舰队,渤海舰队改为第二舰
队,并将两个舰队合并,同时改组海军总司令部,张宗昌兼总司令,沈鸿烈为海军上将,任
副总司令代理总司令,兼第一舰队司令,担负北自黑龙江口、南至扬子江口的沿海防务。
沈鸿烈重视发展造船工业。他认为:“松黑诸江物产丰饶,水道运输专赖轮船与华商航
业,因本国并无造船之所设,所有船只纯系购自俄国。船身机器均极陈旧,考其船龄多已不
能航行,即使每年修理亦无完善之工厂,且海军江防保护船业及沿边国防航线绵长,原有军
舰不敷分配,夙夜筹帷,亦非添造船只不足以防范周密,抵御外侮。”为此,1928年初,他
向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张作霖呈请,并得到批准,亲赴哈尔滨召集航务局董事会议,决定设立
造船所。即以航务局江运部原有江边船坞及机器厂为基础,于当年3月1日正式成立“东北造
船所”,属东北航务局董事会管辖,独立营业。从此,黑龙江有了第一个官办的造船厂。建
厂两年,赢利164485元,造船能力也超过在哈尔滨的外商船厂,为东北内河造船业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为了全面发展黑龙江航运业,沈鸿烈吸取了以前“无专设之水道局,以致大权旁落”的
教训,召集诸航商多次研究,于1928年5月成立了“东北水道局”。从此,黑龙江又有了疏浚
整治航道和管理航标的专业机构,对船舶安全航行和提高运输能力起了保证作用。
至1931年,黑龙江水系的船舶空前活跃,年货运量为112.8万吨,成为民族航运业的鼎
盛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沈鸿烈任青岛特别市市长,仍领海军。1938年1月任山东省
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1941年调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部长。1942年兼
国家总动员会议秘书长。1944年任中央设计局东北委员会主席。1946年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1948年7月,任考试院铨叙部部长。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沈辞职去台湾定居,后被蒋介
石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969年在台北病逝,终年88岁。
沈鸿烈一生著有《政海微澜集》、《东北边防与航权》、《青岛市政》、《抗战时期之
山东党政军》、《浙政两年》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