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绶宸
薛绶宸,原名薛增福。1891年4月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新河县。1916年毕业于直隶高
级师范专科学校理化专科。次年,到北京京师第八小学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1918年3月,来到东北兴办教育事业。先在吉林省延边道立第二中学任教,1920年9月应
聘到依兰县。当时的依兰县只有1所私立育英中学,由于校舍不足,学费昂贵,只有极少数人
能受到中等教育。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能念上中学,他积极倡议公办中学。经过艰苦努力,于
1928年创办了县立中学并任校长。1934年春,冲破封建势力阻挠,在县立中学附设了一个女
生班,为女青年继续读书创造了条件。由于他的大力推动,依兰县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
在东北沦陷时期,薛绶宸曾做过伪依兰县兴农合作社理事。但他冒着生命危险,利用自
己的特殊身份和公开职务,掩护过革命青年学生。1934年,他的学生富振声到依兰县组织抗
日斗争,薛绶宸让富振声住在自己的办公室,每天到自己家吃饭,使富振声安全地完成了任
务。1938年3月,敌人逮捕了几名进步学生。薛绶宸不顾个人安危,亲到宪兵队去把他们保释
出狱。20多年(1964年)后,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富振声给薛绶宸写信说:“二十九年前,我
为党工作来到依兰,当时处境十分艰难,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您,我尊敬的老师,掩护了
我。您虽然不是共产党员,却为党做了许多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薛绶宸担任过佳木斯专区副专员、合江省教育厅长、佳木斯联合中
学副校长等职。1951年1月,被调到哈尔滨,出任松江省科学博物馆第一任馆长。这个博物馆
在日伪时期是大陆科学院哈尔滨分院,馆内有很多侮辱中华民族的陈列品。1952年8月,他带
领馆员把一批愚味、落后的展品撤了下来,如小脚女人的鞋、大烟枪等,增加了一些渤海国
、辽金等时期的文物。这一行动遭到了以副馆长热尔纳阔夫为首的白俄馆员的反对,经过薛
绶宸据理力争,终于实施了改馆方案。
1955年3月,薛绶宸调任黑龙江省文化局局长。在文化局工作期间,他虽然是无党派人士
,但遇事认真负责,与其他同志团结合作,严格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在
任省文化局长的十几年里,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经过他和文化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努力
,相继建立了省龙江剧院、省民间艺术剧院、省图书馆、省文艺干校、省戏曲学校等文化艺
术单位,推动了黑龙江省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省图书馆1962年开馆前后,他曾多次到馆检查
指导工作,对省图书馆的建设作出了具体安排。有一次,他作为省政协常委到外县视察工作
,看到兰西县至肇东县的路段运输任务较重,就提出了应对路面进行改造的意见。回到哈尔
滨后,写成提案交给政协,很快就转给有关部门,并得到采纳,把土路改成砂石路。
薛绶宸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在学习上勤奋多思,为人正直坦率,和
蔼可亲,很受干部和群众的尊重。
薛绶宸在60年代曾被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和全国人大代表。他勤于职守,并未因地
位变了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凡事都起带头作用。如干部每周一次的义务劳动,每天一次的
工间操等活动,都积极参加。熟悉他的干部、工人常说:薛老真是一位兢兢业业、平易近人
的好干部。
1973年2月26日病逝,终年82岁。著有《依兰县开发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