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李毓麟

  李毓麟,1892年生,山东济宁人。基督教牧师。曾在当地师范学校就读,后因信奉基督 教,辞职考入山东省滕县华北神学院,攻读神学。1918年来到哈尔滨西门脸基督教信义会( 今道外承德广场黑天鹅影视中心址),从事传教工作。
    “五四”运动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基督教会发起进步的“自立运动”,主张“摆脱西 方差会的控制,实现中国信徒自立的教会”。这一积极行动也影响到哈尔滨市基督教界。当 时哈尔滨市的基督教信义会、浸信会等都是外国派出的传教机构,中国传教人员和信徒无权 过问教会一切事务。哈尔滨基督教信义会信徒、工商界有识之士武百祥、赵禅堂等人不堪忍 受外国传教人员的“专权”,于1927年发起了“自立”运动。在李毓麟的支持下,很快发动 信教群众256人联名签署声明:“脱离丹麦信义会,成立中国信徒自立的教会。”1927年7月 3日正式成立“哈尔滨西门脸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同年7月12日李毓麟就任该会牧师。
    哈尔滨市基督教的自立运动,由于有李毓麟这样神学造诣较深的牧师积极带头参加,形 成较大声势,很快就得到北满各地教会的纷纷响应。呼兰、宾县和绥化等地教会,都开展了 自立运动,先后脱离原西方差会的控制走上了自立的道路。在哈尔滨市内也影响到基督教( 新教)的其他宗派,如道外美国浸信会分离出了中国信徒参加的“自立浸信会”,道里端街 的卫斯理会改名为中华基督教会。
    自立运动一经开展,参加自立运动的教会逐步增多,产生了传教人才严重不足的困难。 李毓麟就任自立会牧师之后,即办起了“短期圣经讲习班”和“神学讲习班”,亲自编写讲 义并任主讲。讲习班为推动“自立”运动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931年冬,日本侵略军进攻哈尔滨,抗日将士在市郊英勇阻击。李毓麟积极参加基督教 青年会志愿组成的医疗服务队,到战场去抢救伤员,不幸负伤。他的一只眼睛虽经医治,但 最后还是因视网膜被炮火炸坏而失明。1932年8月6日,松花江洪水泛滥成灾,许多市民受淹 ,无家可归。在李毓麟的倡导下,西门脸教堂立即开放,收容难民1400余名。
    1931年后,自立运动在哈尔滨又有了较大的发展。有多处同样性质的自立会与西门脸自 立会联合,遂使缺乏传道人员的困难更加明显。1933年7月,李毓麟创办了“暑期圣经学校” ,招收学员100余人。在此基础上,为培养出献身自立运动的合格传道人员,又于1934年4月 2日正式成立起“北满圣经学院”。李毓麟在教会担当传道工作,同时承担学院的主要授课工 作,靠着负伤后剩下的一只带病的眼睛,通宵达旦备课。1939年,李毓麟双目失明,学院被 迫停办。办学5年,前后毕业4期学员,为北满地区30余处教会培养了传道人员。现哈尔滨市 基督教三自(自治、自养、自传)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李志华牧师就出自这个学院。
    李毓麟身残志坚,为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不减。他一面继续担任教会牧师,一面努力学习 ,攻下了盲文关。1946年6月5日,自愿担任荣军干部学校失明干部盲人教师。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协助民政部门办起了盲文学校并任教多年,使很多盲人掌握了盲文,走向自立。 在教学过程中,还发明了盲文教学用具。1956年被评为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在积极热情地从事盲文教育的同时,仍不忘中国基督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正确方向。 全国基督教以吴耀宗(前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先生为首的进步人士,在19 50年9月23日联名表发《(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宣言》(即通称的“三 自宣言”。“三自”,指肃清基督教内部的帝国主义影响,培养一般信徒的爱国主义精神, 实行自治、自养、自传),李毓麟是首批签名的四十几个发起人之一,成为黑龙江省暨哈尔 滨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先驱。
    1954年10月15日,哈尔滨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李毓麟被选为副主任委员 ;1958年4月22日黑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又被选为副主任委员。他还是黑 龙江省暨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在多次省和市政协会议上,他都以独特的背诵的形式作大会发 言。在学习方面从不甘落后,凡是重要的学习内容都有盲文抄件。
    李毓麟撰写了许多宗教方面的著作,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都散失,仅余《犹太书 注释》和《信道需知》。1965年7月,因心脏病发作逝世,终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