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俊声
倪俊声,字秀岩。1895年10月1日生,直隶(今河北)迁安县沙河驿老爷庙庄人。
1902年拜吴占魁(艺名金不换)为师,学唱河北梆子。同年10月,随吴占魁参加了唐山
的吉庆班,改学莲花落,艺名“银娃娃”、“九岁红”。1910年起,先后在唐山、天津、北
京、营口、奉天、长春、哈尔滨、安达等地演出。当时的莲花落刚由“对口”变成“折出”
,在演出形式上已经把一旦一丑的歌舞演唱形式拉开场子,分别由演员扮演剧中人。但在唱
腔、表演、服装、化装方面,仍多囿于原型,不能适应戏剧的需要。倪俊声克服重重困难和
阻力,不仅改革小生的装扮,剔除唱词和表演中的糟粕,还成功地创造了小生唱腔。当时,
李大钊在河北乐亭和山海关一带组织工人运动,曾对莲花落创新给以积极评价,对倪俊声等
人多方鼓励。此后,成兆才写作的评剧剧本、月明珠等在评剧旦角唱腔方面的革新,加上倪
俊声创造的小生唱腔,共同把莲花落从“对口”经“折出”变成了评剧。
倪俊声的唱腔创造始于1910年。他与余玉坡(艺名杨柳青)合作,相继演出了《因果美
报》、《夜审周子琴》、《秦雪梅吊孝》、《回杯记》、《刘伶醉酒》、《卖油郎独占花魁
》、《打狗劝夫》、《败子回头》、《杜十娘》等。在这些剧目中,他创造的唱腔,受到观
众的欢迎和同行的肯定。
他的小生唱腔,是经过改造、发展的莲花落唱腔,其中也吸收了河北梆子、皮影、民歌
中的某些曲调。他反对搬用老套子,主张“唱谁象谁”,“死腔活唱”,“唱、作、念结合
”,“琢磨人物感情,根据人物的出身、品性、所作所为,在不同的情节中变换腔调”,所
以又有许多新腔调。经过较长时间的刻苦钻研,终于形成了曲调优美、字正腔圆、准确大方
且独具特色的倪派小生唱腔。
1945年“八·一五”东北解放后,克山县人民政府委托倪俊声组建了克山县评剧团,演
出了《九件衣》、《恩仇记》、《王贵与李香香》等新戏。
1951年倪俊声任齐齐哈尔市评剧团副团长。他的唱腔创作活动又有发展,《雨过天晴好
前程》参加东北地区文艺汇演获作曲奖。他参与演出的《圣人道》、《刘巧儿》、《张恕海
》等,在男声唱腔改革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1956年倪俊声到黑龙江省戏曲学校任教,精心培育后一代。他的学生遍布省内外,著名
小生演员刘小楼、杨振邦都是他的高徒。
1956年倪俊声获哈尔滨市劳动模范称号。1961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副
主席。他还是黑龙江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1970年2月14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