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禄
李延禄,号庆宾,曾用名张德福、杨明、徐阿六、李士林等。祖籍山东。1895年4月1日
,出生于吉林省延吉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幼年读私塾两年。从12岁开始,自立谋生。16岁投入东北军延吉巡防营,充当副兵。后
来升任排长、连长。1931年初,因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边人民革命斗争,被开除军籍。
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受中共延吉中心县委委派,带领延吉游击小组成员左征、
朴重根,通过私人关系,进入王德林的中国国民救国军。王德林赏识李延禄的抗日主张,任
他为救国军总部上校参谋长。
当时,王德林受驻地乡绅主战与主和两种意见的困扰,一时难于决断。国民党吉林省党
部还派来说客,要王德林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李延禄力主抗日救国,坚定了王德林的
抗日决心。李延禄还说服王德林,建立自卫军补充团,以便与李杜进行联合抗日。李延禄兼
任补充团团长。他与先后来到救国军的党员左征、朴重根、孟泾清、金大伦、贺剑平等一起
,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发展史忠恒、李凤山、李延平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补充团内
成立了党支部。
1932年2月15日,救国军以“老三营”和补充团为主力,攻打敦化,连克敦化、额穆、蛟
河3城。3月20日,李延禄指挥补充团,在宁安南湖头,胜利完成了阻击日军上田支队的任务
,歼敌80名,毁敌一部分辎重。此后,补充团协同义勇军各部,连续作战,迫使日军撤离宁
安。宁安收复后,李延禄又以总部参谋长身份,协调各支部队间的关系,推动联合抗日。
1933年1月初,日军第十师团再次沿中东路大举东犯。1月10日,重占宁安。1月13日,王
德林退入苏联境内。补充团根据中共绥宁中心县委批示,正式脱离救国军,改编为共产党直
接领导的抗日游击总队,李延禄任总队长。不久又收编散在宁安境内的义勇军,组成800人的
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李延禄为司令,孟泾清为政治委员。救国游击军转战于敌后的宁安、
汪清、密山各县,利用敌人兵力分散的弱点,取得多次战斗的胜利。宁安团山子战斗,打死
打伤日伪指挥官以下多人。八道河子一役,击毙日军官兵37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宁安人
民向李延禄赠送上绣“抗日游击万岁!”锦旗一面。
1933年7月,救国游击军改为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军长李延禄,政治委员张文偕。193
4年10月,救国游击军与密山游击队合并,组成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由李延禄任军长,何
忠国任政治部主任。四军组建后,在部队中普遍建立了党团组织和群众性的反日会组织,加
强了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统一战线政策,进一步团结了密山、勃利、依兰、方正一
带的小股义勇军联合抗日。并收编了一些山林队,扩大了四军队伍。1935年9月,四军发展为
2个师7个团,1800余人。游击区域扩展到穆棱、林口、密山、勃利、宝清、依兰、方正、虎
林、饶河,在方正县大罗勒密山区开辟了游击根据地,修建了密营、被服厂。在群众中建立
了反日救国会、妇女会、儿童团、自卫队。为了分化敌人,与伪军李毓玖部、陈云山部建立
了秘密“合作关系”,争取李部不对四军作战,争取陈部倾向抗日,提供情报,支援弹药。
1935年8月10日,四军、三军会师大罗勒密,同时联合李华堂、谢文东等,先后袭取了洼
洪、南刁翎、林口镇。11月,敌人对依兰、方正一带的抗日部队开始“冬季大讨伐”,一面
增兵加强沿江防务,一面调大部队“清剿”,企图将抗日部队逼到松花江南岸不利地位而一
举消灭。李延禄率部与三军军长赵尚志联合行动,于11月下旬突围到达江北汤原县太平川,
与汤原游击队队长夏云杰会合,并帮助汤原游击队改编为第六军。1936年1月,谢文东、李华
堂也先后率部突围到达汤原。北满各抗日部队在汤原会师,彻底粉碎了日伪军“冬季大讨伐
”。
1936年1月下旬,李延禄在汤原县汤旺河沟出席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军军政扩大会议。
1936年4月,李延禄奉命赴苏联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报到,11月被派回国,以东
北抗日联军代表身份,在潘汉年领导下,先后在上海、南京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以期敦
促蒋介石抗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延禄遵从周恩来的指示,同李杜取道欧洲,经苏联重返东
北抗日前线。行前,国民党南京政府国防部将苏联援华武器装备拨出部分给东北抗日联军,
由李杜、李延禄去苏联领取后直接返回东北。同时派了个特务携一部电台同行。李延禄随李
杜到莫斯科后,苏方坚持武器装备必须运到中国境内甘肃省兰州市交付,虽经南京政府驻苏
使馆多方交涉未有结果,李杜一行只得返回。李延禄随李杜到巴黎后,李杜约他同去伦敦小
住一时,被他婉言谢绝,并摆脱了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兼程赶到香港,立即向党组织申请去
延安。1938年11月,经周恩来亲自安排,送李延禄到了延安。12月,中共中央听取了李延禄
关于东北抗联战绩的汇报,决定成立东北工作委员会,任命李延禄为副主任。1941年末,李
延禄被调去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学习期间,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4月,作为正式代表
,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八·一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李延禄受命率一批干部,重返东北。11月到
达佳木斯,参与组建了中共合江省工作委员会、合江省政府,被任命为合江省政府主席,为
建设合江根据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1946年8月被选为东北各省市行政联合办事处行政委员会
委员。1949年5月被任命为松江省政府副主席。1954年8月被任命为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省
委委员,主管政法、民政、文教、卫生等方面工作。年逾花甲的李延禄,仍亲自批阅文件,
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倾注全部心血于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大革命”中,李延禄遭到残酷迫害,被无端关押一年半之久。但他始终坚信马列
主义,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实事求是的高贵品质。
李延禄是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4年春节,中共中央表彰李延禄是“长期保持红军传统、艰苦朴素”的模范。
1985年6月18日,李延禄病逝于北京。终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