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黄方刚

  黄方刚,1901年生,河南朱仙镇人。1920年于吴佩孚军队第三师随营学校毕业,即在该 师任排长、营长等职。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失败后,黄方刚转入直系军阀孙传芳部下,任十七旅营长 、团附、教育长。
    1928年北伐军打到南京,孙传芳兵败投靠奉军张作霖。黄方刚于青岛闲居3年后,亦投身 奉军王殿忠部,任营长、团附等职。
    1932年,黄方刚任伪满洲国第一军管区第四旅副营长、团附、参谋长。在一次与抗日联 军作战中,因救出一名日本顾问,深得日本人的信任,越级提升为上校团长。
    1940年任伪满江上军训练处教导团团长。1943年任热河步兵24团团长、少将旅长兼热河 兴隆地区警备司令。伪十七团一个营在同八路军作战时全部被俘,经八路军教育后释放。黄 方刚对八路军优待俘虏的政策,甚表好感,从此不再与八路军作正面冲突,并在暗中时有接 触。
    1945年,当八路军冀热辽部队奉命出关,与东北抗联一起配合苏联红军,对东北日伪军 进行最后一战之际,黄方刚托人与八路军进行秘密联系后,遂率万余人起义。原来主张投国 民党的大部分军官,在他的劝导下,除一个营长外,其余都随同起义。在起义部队改编时, 戴营长和李团附率领1000多全副武装的伪军,假借回乡为名企图逃走。黄方刚发觉后,在取 得八路军代表的同意下,即派兵追击,全部截回。
    黄方刚起义后,所部被改编为八路军冀东军区第四旅,任旅长。随后率部队出关,与国 民党部队在青龙、兴隆、凌源等地作战多次,为扩大解放区,收复失地作出了贡献。
    1946年后,历任北安军区第三旅副旅长,龙江军分区副司令员、参谋长、黑龙江省政府 民政厅副厅长兼省公路局局长,省交通厅厅长兼公路局局长。1954年合省后任黑龙江省交通 厅厅长。他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基层,具体指导工作。 对筑路,提出开展技术革新,以节省劳力、提高运输效率;对松花江冰上运输提议用爬犁。 这些措施实施后都取得了明显成果。
    1956年,任民革省委主任委员,196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1975年病逝 。终年75岁。